二程理学的核心思想与当代价值(理学天理为本之道为政)

□吴建设

程颢、程颐理学思想是在对孔孟儒学创造性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结果。
在新时期实现二程理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就要解决二程理学的当代表达问题,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二程理学进行新的概括和阐释,将二程理学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弘扬二程理学精粹。

体现了符合道德规范的处世原则

二程理学的核心思想与当代价值(理学天理为本之道为政)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天理二字来源于先秦,荀子有不逆天理,不逆物情之说。
二程将天理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内涵,为中国人建立了道德哲学,确立了道义自觉。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以二程为代表,着眼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人们确立伦理道德,为社会的道德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程的突出贡献在于将“理”作为道德观念重建人的道德信仰,为人们建立了日用而不觉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二程从天道出发,为理寻找天道依据。
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上天主宰人的命运。
二程打破这一思想桎梏,将理纳入天道范围。
程颢说:“天者理也。
”意思是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将天人格化,告诫人们不能违背天理。
第二,二程从人伦道德出发,认为理是人的伦理道德,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孝悌都纳入理的范畴。
第三,二程为人的视听言动建立起符合理的规范。
正是由于二程对理的创造性转化,使理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原则。
以至千年后的今天,普通民众都知道为人处世要讲理。
理学是道德哲学,是教人学做人之学。
二程理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是天人合一的理性主义世界观。
程颢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意思是自然界和人是一体的。
人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程理学的理性主义,包括遇事不走极端、理性地看待与处理问题、节制人的非分欲望等,这些思想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启迪价值。

二是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如何成德、如何成就人品的问题。
就理学的核心内涵来说,如何成德、如何成圣始终是二程关注的重要命题。
程颢说:“‘德不孤,必有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程颐说:“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
中正而诚,则圣矣。
”也就是说,做到了中、正、诚,就是圣人。
程颢则更通俗地说:“孝当孝,悌当悌,则圣矣。
从洒扫应对上可观圣人气象。

三是“德、中、诚、敬、恕”的立身处世原则。
二程认为,德为人之本。
程颢说:“古之君子,修德而已。
”中为处世之道,为人处世要坚守中道。
程颐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谓也。
圣人之学,以中为大本。
”为人处世要坚持原则,不走极端、不偏不倚。
诚是修身之本。
程颐说:“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
”敬是成事之本。
程颢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无此语。
”恕是指对人要宽恕。
程颐说:“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忠恕一以贯之。
忠者天理,恕者人道。

四是“公、正、仁、顺、和”的治国理政之道。
程颢说:“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强调“为公”的治国理政理念。
正强调为政者要身正。
程颐说:“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
”“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仁强调为政者要仁爱,行仁政。
程颢说:“民须仁之,物则爱之。
”顺是指治政要顺从自然规律、顺应民心。
程颢说:“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于顺道,则事无不成。
”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和是指使人心悦诚服,和谐、和睦相处。
程颐说:“众心暌乘,则有言不信,万邦协和,则所为必成。

五是利不妨义的义利观。
从存天理、节嗜欲出发,二程提出利不妨义的思想。
程颐说:“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计较,但不至妨义耳。
”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
”程颐说:“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
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
”这些论述告诫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做到利不妨义、以义为先,不能见利忘义。

对当今如何做人和为官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对二程理学进行创新性发展,就是赋予二程理学当代意义。

以天理立心。
天理是自然规律和人的伦理道德,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准则和精神信仰。
以天理立心,就是以天理来建立人的良心、良知,确立人的道德、道义自觉,告诫人们不能作伤天害理之事。
比如,科学家要把遵循自然规律作为天理,医生要把不以治病谋利作为天理,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天理,法官要把公平判案作为天理。

以节欲养心。
对人的正常欲望,二程并不反对,反而鼓励人们去争取。
程颐说:“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
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正常的欲望、合理的需求,获取心安理得。
但膨胀的欲望、不合理的需求,如不控制、节制,将毁及自身。
面对各种诱惑,人要控制不合理的欲望,去掉贪欲、嗜欲、非分之欲,养淡泊之心、浩然之气。

以诚敬立身。
二程认为,诚敬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立身立德的根本途径。
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程颐说:“未及诚时,却须敬然后能诚。
”对任何事,只要你怀着一种恭敬的态度去对待,就有了诚意,就能把事做好。
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敬。
如果我们能确立诚敬思想,以此修身立德,打好立身根基,就能行稳致远。

以正身治家。
程颐指出:“天下之治,正家为先。
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
”人们通常说治家之道是孝和悌,而程颐却对家长提出身正的要求。
程颐说:“正家之本,在正其身。
正身之道,一言一行,不可易也。
……言慎行修,则身正而家治矣。
”在当今社会,家长是否身正,关乎家的兴衰成败。
在种种诱惑面前,如果家长身正,不为诱惑所动,其家清廉自守,自然家道兴旺。

以义利处世。
义利之辨是二程理学的重要命题。
二程不反对利,但是反对见利忘义,告诫人们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要分清是非、坚守道义底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程的义利观仍然是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的重要原则。

以公心治国。
二程强调为政者要有大公之心,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宽广胸襟。
程颢说:“至公无私,大同无我。
虽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间,而以天地无异也。
”程颐说:“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
”这里的修己还是指要使当政者有大公之心,不谋私利。
二程关于至公无私、身正官治的论述,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以民生为本。
二程继承了儒家民生为本的思想,将其提升到为政之道的高度。
程颐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
”程颐还说:“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以顺民心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厚民生就是执政者要关注民生,以民生为本,使人们富裕起来。
程颢在十几年的从政工作中,将儒家以民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县政实践,深得百姓爱戴。
二程以民生为本的思想,与当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契合,也是今天为政者应遵循的执政理念。

(作者系洛阳市二程邵雍研究会副会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