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们在“共享后花园”里喝茶聊天
南梅园居委会下辖三个居住小区,其中,梅花园小区是有着近2000实有人口的老旧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42%。这个小区的老年活动室位于居民楼的一楼,共有两间房,一间为乒乓室,一间为活动室,总面积仅有35平方米。对于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小区来说,活动室的场地就显得比较局促,经常有居民抱怨地方太小、活动不开。“我们居委会一直想改善这里的环境,但是苦于缺乏场地和资金。”杨磊说,“去年,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我们深入调查了居民的需求和困难,发现老年活动场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于是想到,能不能利用活动室外这处近20多平米的废弃天井,为老年居民打造一个舒适的社交活动场所?”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清理“废弃天井”

经过清理后的“废弃天井”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首先,南梅园居委会通过党建联建,找到了曹杨新村街道共建单位上海市地震局、瑞安建筑有限公司和凯悦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两家两新企业,再借助于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的契机,从效果图的设计、资金扶持、到物资捐赠,将废弃天井一步步打造成为现在的“共享后花园”。其次,施工单位结合居民的需求和意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了小投入、大变化的效果。考虑到活动场地在室外,又以社区老年群体为主,天井地面的铺装采用了青色防滑砖,两侧的花坛里种上了绿植花卉,两家两新企业捐赠了桌椅、遮阳伞和秋千椅。此外,还利用了废旧木材、水泥砖块等材料,打造了一些创意小品,增添了花园的趣味性。“我们的初衷是让‘后花园’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进一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特别是让老年居民在这里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杨磊表示,“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场地的改造、资金的筹集、物资的捐赠、活动的举办,到管理的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居民们给“共享后花园”里的绿植浇水
只要遇上好天气,附近的居民们便会三五相约,来到这里,沏上一壶好茶,摆上一碟零食,优哉悠哉地开启“聊天模式”。“这个‘共享后花园’真是太好了,我们老年人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活动场所,感觉生活更有乐趣了,没想到阿拉老小区的活动室也可以这么小资。”小区居民张阿姨一脸喜悦地表示。与此同时,南梅园居委会还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让“共享后花园”成为居民的自我管理空间,形成了自发、自愿、自律的良好氛围。社区居民们对这个“花园”更是爱护有加,大家自发性地排班,每天谁负责打扫卫生?谁负责座椅靠垫的洗晒?谁负责花坛的浇花养护,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我和另一位王阿姨负责‘花园’的日常清扫。”志愿者张阿姨说,“大家都很喜欢这里,都发自内心地想为‘花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据悉,南梅园居委会还在积极筹备“共享后花园”的2.0版本,计划结合老年活动室进行整体“打造”,针对此前居民反应较多的“痛点”进行“破题”,同时在软硬件和管理模式上继续增能。初步设想包括增设全新的桌椅,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坐下来、歇歇脚”;为活动室打造一圈储物柜,方便老人存放水杯等随身物品;对花园的围墙进行2次更新,打造成一面既美观又可以重复使用的展示墙等......此外,茶话会、读书会、健康讲座、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也将会在今年陆续推出,让老年居民们不仅能享受生活,还能学习新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挥自己的价值。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