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探头及电缆的组成
B超通过探头发出超声波,又通过探头接收回波,探头是超声诊断仪的重要部件。B超探头的任务就是利用正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不断地变电信号为超声波信号,变超声波信号为电信号[2]。
常见的B超探头有凸阵探头、线阵探头、高频线阵探头、腔体探头、相控阵探头、三维探头等。

B超探头组件,包括插头组件、探头组件(晶片、声透镜、匹配层、吸声块、支撑架、声头外壳)与电缆线等。
探头通过插头(及其插针)与B超机连接;探头中一般有多个晶片,在探头内设置上、下电极,并分别焊有一根引线用来传输电信号;吸声块主要通过声聚焦会聚或发射超声波;匹配层位于晶片阵列和声透镜之间,用来减少对超声能量的损耗;吸收块用来降低压电振子背向辐射的超声能量。
电缆线一般由信号线、地线、控制线、电源等部分组成,有的电缆线48芯,有的电缆线264芯,电缆内导线严密,多达上百根甚至数百根,细如发丝。电缆必须与主机、探头阻抗匹配,否则影响图像质量。
探头故障
任何探头都无法避免自然损耗,超过了使用年限就会老化、磨损、变质、漏电;
B超仪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及长时间阳光直射、温差过大也会对探头造成不利影响;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误操作,或探头遭受强烈振动,或其工作电压出现较大波动,都有可能引起探头故障。
常见的探头故障有:晶体故障、声透镜故障、外壳破损、电缆线故障等。
当B超仪图像中出现暗道或黑影时,可能出现了晶片短路,这就需要更换晶片;当B超仪图像模糊时,可能探头超过了使用年限,或B超仪工作环境较差,需要更换探头及清洁、改善B超仪工作环境;当B超仪图像中出现垂直暗条时,可能发生了声透镜故障,需要检修声透镜[3]。
探头价格昂贵,只有在排除B超仪故障(如电源故障、监视器故障)之后才可拆开探头进行检测。
电缆断线故障及处理方法
当B超仪图像出现暗道、干扰的波纹、雪花状闪光、重影或图像缺损时,就应该怀疑B超探头电缆出现了断线,可能是探头电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弯曲、扭转状态或操作者用力拉扯造成的(导线断线的另一种原因是外部绝缘层破损),探头护套损坏也会影响探头电缆。处理方法如下:
(1)加固探头电缆表面。
如果探头电缆出现了并不严重的外表破损,应该及时用电胶布缠绕住破损面,予以保护。
(2)实施“微创手术”。
切开电缆外层皮套,再横向划开最外层的总屏蔽线,在数百根细如发丝的导线中寻找到断线,将其焊好,再缠上透明胶条;使用万用表测试其是否已经恢复正常通电,若测试结果良好,则重新接好受伤导线的屏蔽,再缠好透明胶条;然后进行试机,当B超仪工作恢复正常后,重新焊好最外层的总屏蔽线,用电胶布固定外层皮套。
维修电缆断线的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时间长,效率低,因此,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整条电缆线。
(3)移植探头。
有的探头电缆线里只有屏蔽线、电源线、信号线,断线后难以维修,维修后不能长期使用。可以在断线处切断探头与电缆线,再将电缆线套上特制的保护套管,拉出它的3根导线,将它们焊接在电路板上,并用热胶固定;同时,在探头尾部安装上敷铜电路板,最后把3根导线焊接上探头尾部的电路板,探头即可恢复使用。
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电缆线内部结构简单的B超探头(如德国Multi-DOPP型和Multi-DOPX2型多普勒诊断仪)。
B超日常保养处理
探头电缆断线故障,难度大,精度高,工作量大,而且往往得不偿失,所以,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B超的日常保养。
(1)保养探头护套。
在探头与电缆线的连接处,都有一个起加固作用的胶套,它是用来防止电线出现直角折压的。如果不注意保养护套,导致其破裂、脱落,都可能折断电缆线。因此,必须加强对探头护套的保养。一旦发现其破损,必须立即更换(另一种方法是重新灌注电缆线护套,这种方法费用低,效果好)。
(2)规范操作。
使用探头,必须轻拿轻放,不能硬拉,不能让电缆线出现打折,不能敲打探头,或将探头跌落,或让探头与硬物发生碰撞;
使用B超耦合剂,严禁使用带腐蚀性的或自配的耦合剂,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油性耦合剂);
探头使用后必须用软纸擦干净(可以用乙醇,绝对不能用水,更不能用有机溶剂、丙酮),一定要将耦合剂擦干净,以防老鼠、蟑螂咬坏电缆线;
探头保护盒必须一直保持干燥、清洁;
B超室的温度与湿度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必须保证电源稳定,地线良好;
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轻微的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