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济微高速白马河特大桥建设者田建国:不畏酷暑 架设大桥最后一个临时墩(大桥建设者白马临时架设)

齐鲁网·闪电6月25日讯 夏至以来,全省多地进入“炙烤模式”。
虽然高温难耐,但许多基层劳动者坚守岗位,头顶烈日身处高空作业,用汗水和奉献书写着璀璨的劳动人生。
这几天,闪电来到济微高速白马河特大桥,给大家讲讲参建者田建国和他的团队的故事。

下午两点半上工

“哒哒哒”……

「高温下的坚守」济微高速白马河特大桥建设者田建国:不畏酷暑 架设大桥最后一个临时墩(大桥建设者白马临时架设)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伴随着马达声,下午两点半,室外温度三十六七度,田建国和他的工友已经开始上工了。
他们要坐船到白马河的对岸为特大桥铺设浇筑临时支架的墩柱。

田建国今年46岁,大家都称他老田。
建国,顾名思义,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长大以后,为国家多做贡献。
仅五六分钟,小船就跨越200多米的河床到达老田的作业现场,还没有上工,老田脸上的汗就呼呼地往外冒。

“一共9个临时支架42个临时墩,现在还有这剩下的4个,今天要浇筑完成。
”这是老田和他团队的任务。

安全放首位 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在十几米高的支架作业,老田对安全特别上心,系好安全带,还帮队友反复检查了几遍。
“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一旦有什么问题后悔就来不及了!
”老田反复给队友强调。

下午三点,白马河特大桥9号临时墩开始正式浇桩,作为济微高速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特大桥全长1460米,主桥跨径530米,采用顶推法施工,钢箱梁在桥头逐段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通过9个临时支架的滑动支座面慢慢就位。

老田的团队一共五个人,为了防止晒伤,虽然是夏天,大家都戴着手套,长衣长裤,武装得很严实。
摘下手套,可以看到大家的手被汗捂得都有点发白了。

团队平均年龄接近50岁 最年轻的33岁

团队里最年轻的是33岁的史延瑞,这个月18号刚来到工地上,他是山东聊城人,对象刚刚怀孕三个月,在工地上他总是笑呵呵的,仿佛没有什么难事。
说起高温,他坦言也有些受不了:“每天三十五六度,确实挺难熬的。
刚来的一两天,确实有点不适应。
”但又转而一笑,“什么事都有适应两天的时候,适应了就好了。

除了史延瑞,工地上一线工人很少有四十岁以下的了。
提起年龄,老田有些感概,他说或许70这一代人就是最后一代建筑工人了。
老田告诉闪电,他的团队平均平均年龄在四十八九左右,最大的已经五十四岁了,现在已经没有年轻的小伙子干建筑工了。

16岁从事桥梁建设 30年如一日建设桥梁15座

老田是济宁鱼台人,济微高速是他参与修得家乡的第三条路,另外两条是济徐高速和枣荷高速。
能参与到这条高速的修建,老田很兴奋,他说这条路给他的家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需要绕100多公里才能上高速,修好后,也就是三五里地就可以上高速了。

老田16岁初中毕业开始从事建筑行业,主要从事桥梁建设,正应了他名字里的建国之义,30年来他一共修了15座桥梁。
说起这些桥来,他如数家珍,“南京长江二桥,黄河三桥,黄河二桥,还有微山湖大桥,我每次走过这个地方,路过这个桥的时候,我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桥毕竟我参加过修了,我们修得质量很过关,安全性很好。

什么活都要人干 都不干这个活儿 谁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傍晚7点,天渐渐凉快了下来,9号支架4个临时墩全部浇筑完成,夯实,抹平,收工,老田和他的团队一下午的工作就结束了。
从支架上下来,老田第一件事就是喝了一大杯水。

虽然很辛苦,老田却说:“什么活都要人干,都不干这个活儿,谁来干,谁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提起快乐的事,他说:“就是下了班之后回去洗个澡,喝个小酒,在空调间里打个扑克牌。

夕阳西下,余晖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别有一番景致。
老田和他的团队乘着小船返回,微风吹过,余辉照在脸上,不由让人对这些齐鲁大地的汉子们心生敬意。

1800多名像老田一样的建设者保证济微高速顺利施工

目前,白马河特大桥基本完成桥梁架设前的准备工作。
在济微高速济宁段沿线,像老田这样的建设者有1800多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高速路才能顺利施工。

据了解,济微高速公路起自济南市,经肥城市、宁阳县,济宁兖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终止于微山县,将形成京台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以及济徐高速公路之间新的南北向高速通道。

闪电 刘杰 发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