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
八十年代开始对外来文化进行引进,思想变得复杂而多样,很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已经可以做了。农村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后,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农村分地了,以前的下乡知青可以回到梦寐以求的城市了,向往着在城市里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城市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也需要工作岗位,当他们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被定义为待业青年。
农村人不仅要种地,而且还想进城,返城知青、待业青年都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解决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很多单位就不得不多招工人,一个人的活两个人甚至是三个人去干。有一些人在各种不良思想的引导下就干起了不正当的事情。

偷盗自行车转手从中非法谋利现象确实不少,当时有一个单位的生活区,门口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实际上是黑市)。有一女职工中午骑着一辆自行车回到生活区后,顺手把自行车放在楼梯洞口处,然后回一楼家里取了一个物品。出门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赶快往生活区门口走,看到自己的自行车车头上插了一个小树枝,小树枝是售卖的特殊标志,上前把小树枝拔下来扔掉,推着车子就走了。小偷这个时候是躲在一边的,是决不会出来阻拦的,车主也不会计较锁子已被损坏,这在当时好像是大家的一种默契和共识。
分析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小偷跟随其到楼下后,认为女职工是回家的,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出来的,所以就把自行车锁撬开,推到门口的交易市售卖。如果很快交易了,把钱拿着立即就跑;万一自行车被主人发现了,就让人家把车子推走。如果较长时间主人没有出来,车子也没有卖掉,就可以骑着车子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一辆名牌自行车从五金商店里凭票买回来之后可以以高出计划内价格进行出售。有些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名牌自行车还可以卖到新车子的价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偷一辆名牌自行车的话,不但不愁卖,而且还可能会卖比较多的钱。一年之内自行车被盗案件以百万计算,加强防盗工作刻不容缓。
骑自行车
为了加强防盗,开始实行给自行车砸钢印,由各地公安部门具体实施。给每一辆自行车发放一个号码,把号码砸在自行车中轴上,同时发给两个铝质标牌。自行车有了号码之后,如果被盗了,可以根据牌号进行寻找,从而减少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很多人把铝质标牌绑在自行车辅条上,看起来非常醒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那些小偷,这辆车子是有钢印的,偷走转手时人们是不太愿意要的。难出手的车子,小偷一般是不会轻易下手去偷的。
随着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个人资产的不断增加,自行车在家庭中所处的财产地位逐步下降,小汽车也已经走进个人家庭了,自行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丢失现象越来越少了,人们自然也就不去砸钢印了。
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