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遭白眼(虹桥交通枢纽司机中心)

说起虹桥商务区

最令人艳羡的条件之一就是

紧邻虹桥火车站和虹桥机场

还要遭白眼(虹桥交通枢纽司机中心)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打车只要一个起步费”

但现在这个距离优势

却正在成为最大的交通软肋

公交车难找、网约车贵、出租车服务态度差

虹桥枢纽交通的“三公里魔咒”如何破局?

真实遭遇:3公里路付了100元

上海市民金素文(化名)的公司位于中骏广场附近,直线距离到虹桥火车站不到3公里,就算需要绕行,一个起步费也差不多可以抵达目的地。

金素文回忆,7月1日,她计划在虹桥火车站换乘“虹桥商务区1路车”去公司。
但她对换乘路线不熟悉,无论是跟着指示牌一路走,还是咨询服务台工作人员,在车站来回走了半个小时,最终依然没能找到公交车。

无奈之下,金素文选择了搭乘出租车。
第一名司机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我给他说好话,说愿意给他加20块钱,但他就是不肯开车。
”这名司机直接表示,“你应该去乘公交车”。

金素文只能找了第二辆出租车。
司机没有拒载,但开始绕路,原本出租车打表22元左右的路程,计价器一直跳到了55元。
最终,深知自己这单“不讨喜”的金素文向司机支付了100元车费。

尽管了解司机的不容易,但金素文还是觉得既气愤又无助:“我能感受到一路上,那名司机都在透过后视镜观察我。

作为一家服务机构的经营者,金素文常年招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伙伴。
过去这个办公地点让她引以为傲,但现在她担忧,“如果外地客户按照我们的建议打车,很可能也会遇到拒载或绕路。
”这不仅事关营商环境,更关系到上海的城市形象。

市民心声:“不去浦东是犯天条了吗?”

事实上,在虹桥枢纽打车到近距离的地方,容易遭司机白眼,早已成为不少市民的共识。
社交平台上,一则标题为“虹桥火车站打出租车不去浦东是犯了什么天条么”的帖子,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遭遇司机冷脸的经历。

一名家住长宁的网友表示,因为半夜实在排不到网约车才选择了出租车:“报了地址被司机张口就骂,还问我为什么不去打网约车,害死他了。
骂骂咧咧地开车,一路上都在微信上骂人。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有一晚我打车到七宝,上车就给我甩脸子,骂了一路还要求加十块车费。
其实加价我能接受,也知道他们排队很久,但是出来挣钱本来就有不确定因素,自己排队的时候就要想清楚,投资还有亏本风险呢。

也有网友指出,在虹桥枢纽等客对出租车司机而言并非全无好处。
司机们无需一直驾车四处跑,完全可以利用等待空隙吃饭、休息。

实测:近距离往返虹桥枢纽不容易

公交车:

指示标识不清,令旅客陷入迷茫

金素文说,她怎么都找不到“虹桥商务区1路车”。
沿着金素文的路线进行实测,找到了原因:虹桥枢纽的“西交通中心”设置在虹桥站一侧,“东交通中心”则设置在了航站楼一侧。

在虹桥火车站与虹桥机场连接处,指示牌上的表述突然从原来的“公共汽车”,变为了“东交通中心”、“西交通中心”,且出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箭头,让许多跟着“公共汽车”指示标识走到这里的游客陷入迷茫。
不少人在指示牌前逗留,还有人小声和同伴讨论,“交通中心”到底是长途汽车站还是公交车站?

这两个位置截然相反的交通中心,以及“交通中心”这一过于宽泛的概念,常会令人陷入迷茫。
不熟悉虹桥枢纽的市民、游客,很容易一路跟着上方“公共汽车”的指示标识,随机走到“东交通中心”或“西交通中心”。
但途经两个中心的公交线路截然不同。

金素文就是走到了“西交通中心”

殊不知“虹桥商务区1路车”

只停靠在“东交通中心”

又比如,游客一路跟随“公共汽车(东)”的指示牌,走到“东交通中心”附近,“东交通中心”的指示牌就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公共汽车(西)”的指示牌,且指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尽管这个位置离问询处很近,但并不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给予旅客正确指引。
一名问询处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东交通中心”在哪,另一名工作人员则只了解途经“东交通中心”的公交线路,对于途经“西交通中心”的公交线路一无所知。

网约车:

距离越近越吃亏

网约车同样不好找。
如果说公交车的难找之处在于东西难分,网约车的难度则是楼层难辨。
比如“网约车快速上客点-P9地面”附近,实际位置是P9停车库的B1层。
楼层之间的定位是重叠的,但是乘客经常说不清所在的楼层。

通常情况下,网约车司机会反反复复确认、指引乘客,但有时,沟通也会陷入僵局。
一名司机直言,“我们最怕的就是第一次来的外地乘客。
你怎么跟他说,他都无法理解。

除了路难找之外,根据相关网约车的计价规则,“里程费、时长费合计不足基础费时,直接按照基础费计费”。
如果司机在停车场停留超过20分钟,或当日已经进入停车场超过1次,那么,乘客还需额外支付停车费。
这意味着,对乘客而言,目的地距离虹桥枢纽越近,越不划算。

从虹桥P9停车库到中骏广场为例,距离2.9公里,里程费为6.82元,时长为10分钟,时长费为5元。
但支付了35元,其中就包括23.18元“补足基础费”。

司机小胡解了一道数学题:对乘客来说,从虹桥枢纽出发,去往10公里到20公里距离的地方,是最划算的。
因为这些乘客既能保证自己整笔订单的费用超过35元,无需额外支付“补足基础费”,也不需要支付“远途费”。

出租车:

短途打车体验堪称煎熬

相比于公共汽车和网约车,虹桥枢纽的出租车是相对标识最清晰、最容易找到。
然而,打车距离仅5公里的还是遭遇了不愉快的乘车体验:出租车司机一路上都在抱怨,“你步行很快就到了。
你非要坐车干什么呢?”“我们在这里,1000辆车一起排队,一上午就排你一个,这么短的距离,你走过去有什么区别?”

这名司机坚持认为,即使拎着行李,居住在虹桥枢纽附近的乘客,也不该搭乘出租车:“扛一下又怎么样呢?你从虹桥火车站不也是扛出来的?”

这番对话后,车内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虽然很难将所有责任

都推到网约车、出租车司机身上

但如果任由市场

用野蛮、无序的方式肆意转嫁成本

只会带来不断的差评和恶性循环

有关部门需拿出“绣花针”功夫

切实提升虹桥枢纽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擦亮上海公共交通服务的金字招牌

让市民、游客能够

安全出行、便捷出行、快乐出行

上海广播综合自晨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