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双电控解析(上):汇川与阳光电源双电控方案深度解析(电控设计方案集成度模块化)

在全球汽车制造业迈向绿色、低碳的未来之际,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混动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一转变不仅响应了国家对燃油经济性的严格标准,如2025年4L/100km的宏伟目标,更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在这一浪潮中,DHT混动系统中的双电控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引领着高效动力新篇章的开启。

双电控技术,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组件,肩负着动力输出精确控制与整车能量管理的双重重任。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TER1在双电控产品的研发上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今天,我们将对市面上主流的双电控应用布置方案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其背后的技术精髓和市场趋势。

01#

混动双电控解析(上):汇川与阳光电源双电控方案深度解析(电控设计方案集成度模块化)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汇川联合动力PD29

模块化设计的典范

汇川联合动力的PD29双电控以其模块化设计的理念,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
这款双电控采用了6 in1 HPD形式的封装模块,通过串联冷却水道设计,实现了高低压分腔和交直流分腔的精巧布局。
其强大的性能参数包括GM峰值电流350Arms,TM峰值电流范围为350~500 Arms,使其能够轻松应对紧凑型、中大型混合动力(PHEV&HEV)以及增程式乘用车的需求。

汇川PD29

汇川PD29的尺寸为400238138(mm),重量仅为11.5kg,展现出了出色的集成能力。
其技术特点在于采用高度模块化和集成化的设计,串联冷却水道确保了高效的散热性能,而高低压分腔和交直流分腔的设计则有效保障了电气安全。
由于找不到汇川内部电路板照片,找了相似设计的双电控,其控制板模块化设计,设计简单。

优势分析

▶ 模块化设计:该设计采用了模块化方案,使得整体布局更加清晰简洁。
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布置流程,而且减少了安装和维护的复杂性。

▶ 高可靠性:由于模块化设计的优势,系统的各个部分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从而保证了整体系统的高可靠性。
这种高可靠性对于确保车辆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劣势分析

▶ 集成度相对较低:尽管模块化设计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它也导致了集成度的相对降低。
具体来说,零部件仍然采用了单电控的布置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

▶ 功率密度提升有限:由于集成度较低,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可能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点 评

汇川做双电控时间已经很长了,其PD29的布置方案模块化设计,方案布置简单,可靠性高,该布置方案是目前市面上量产方案最经典的。
但是该方案集成度不高,在对功率密度和成本愈发看重今天,该方案会逐渐退出主流的舞台。

02#

阳光电动力HEM32

集成度与功率密度的革新

与汇川联合动力的模块化设计不同,阳光电动力的HEM32双电控在集成度与功率密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这款双电控采用了1 in1 TPAK单管并联方案,结合叠层母排高压拓扑和激光焊接工艺连接,实现了驱动板的共板设计。
其GM峰值电流高达370Arms,TM峰值电流更是达到了400 Arms,为A、B级混合动力乘用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阳光电动力HEM32

阳光电源HEM32通过单管并联方案实现了高功率拓展能力,同时高度集成的设计也带来了更高的功率密度。
TPAK与水冷板的直接焊接降低了热阻,提升了散热效率;叠层母排的设计有助于减小系统杂散电感;而共板设计则通过优化连接、降低成本来提高可靠性。
该方案与特斯拉相似,采用单管并联,也就是自己做封装,这样做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会更高。

特斯拉单管并联方式

优势分析

▶ 功率拓展能力强:HEM32在功率拓展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 高集成: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工艺,HEM32实现了高度集成化,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功能更为强大。

▶ 散热效率高:HEM32在散热设计上进行了优化,通过有效的散热措施,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寿命。

▶ 系统杂散电感小:其独特的设计使得系统杂散电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 成本控制得当:在保证了高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同时,HEM32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为市场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劣势分析

▶ 冷却温度不一致:虽然HEM32在散热效率上表现出色,但单管并联集成方案可能导致冷却温度不一致,影响单管之间均流的平衡性。

▶ 工艺复杂度高:高温回流焊、激光焊接等工艺措施的应用使得产品工艺复杂度增加,对生产线的工艺要求也更高。

点 评

尽管存在上述劣势,但阳光电动力的HEM32依然凭借其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表现,成为了未来双电控技术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些劣势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总结

随着混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电控技术正逐步成为决定整车性能的关键所在。
从汇川联合动力的PD29到阳光电动力的HEM32,我们看到了双电控技术在模块化设计、集成度、功率密度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双电控技术将继续引领混动技术的新潮流,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来源:RIO电驱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