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梳为礼,赠一把木梳,便是许一生青丝。自古便有女子出嫁前,家人为之梳头的习俗。
“一梳梳到尾,白发又齐眉……”歌声朗朗,倾诉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古代女子几乎梳不离身,她们喜欢把梳篦插在发髻上,作为装饰。
梳子既是情意缱绻的象征,也倾诉着对母亲深厚的感恩与孝敬。

那么从原始森林中的一块木料,到成为你手中的一把梳子,共需几步?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周广胜却准备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谱写答案。
周广胜,周氏木匠第七代传人、广胜木雕研究所创始人、济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生在木匠世家的他,从小就对木雕技艺有浓厚的情感。2017年,嘉祥木雕被济宁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嘉祥木雕技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过去多用于建筑和家具。而如今,在传承人周广胜带动下,已创作推出梳妆、首饰等十大系列上千款创意产品,不仅融入了镶嵌、手绘等不同工艺,还研发出四轴雕刻机等设备,让流传百年的“老手艺”更好地实现产业化,让非遗的产品走向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家,非遗技艺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顽强。
对一把木梳来说,原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如果说木雕技艺是锦上添花,赋予木梳美的特性,那原材料就是木梳之根本,是重中之重。原材料选不好,再好的雕工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绿檀木因为生长极为缓慢,绿檀木材质尤其坚硬,强度大,耐磨损,抗变形,用久了表面还会形成品莹剔透的絮状结晶物,散发出远古的纯粹气息和梦幻的迷离光泽,被乌拉圭人及南美土著供奉为“神木”,堪称绿檀木中的“极品”。
周广胜檀木梳,就是以此处的绿檀木为材,并以一整块绿檀木雕刻而成,何其珍贵。
制作而成的木梳,整体略带光泽,初见时为原木黄色,随着每日与青丝耳鬓厮磨,原木中的绿意渐渐泛上来,久则转成上好的橄榄绿,木梳也变得更莹润通透,有经过岁月沉淀后的专属质感,这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势。
自成立之初,周广胜品牌共设计出300余款经典产品,其中100余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及版权保护产品,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 第三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 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等多项荣誉。
精巧的机器只能雕刻出粗坯,而用心的技艺人才能将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呈现。在雕刻过程中,周广胜木梳还保留着最重要的手工精修环节。
每一笔刻刀下去,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以传承百年的木雕手艺,方不辜负檀木的珍贵。在一凿一刻中,赋予木梳新的生命。
为了追求栩栩如生的立体感,周广胜檀木梳都是采用双面雕花,用的木料更厚重,雕花也更重叠繁复、富有层次,每一个细节都精致得像宫廷御用之物。
一次次的精雕细琢,一遍遍的抛光打磨,来自原始森林的一块原木,才能以一把梳子的身份,成为你的手中物。
来到济宁,带上一把周广胜木梳,送父母,送爱人,送亲友,是伴手礼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