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1983年公司成立
1997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2001年成立拓普NVH研发中心,进入国际市场
2005年通过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
2011年成立宁波拓普集团公司
2013年成立北美技术研发中心
2015年上交所上市,募资丰富减震器及隔音件产能
2016年开启海外制造工厂的布局,定向增发布局IBS系统与电子真空泵产能
2017年收购底盘结构件厂商浙江家力和四川福多纳公司股权,深化与吉利汽车合作
2020年定向增发扩大地盘轻量化不见产能
2021年宁波空气悬架工厂落成,发行可转债并签署重庆投资意向协议,持续扩大产能
2022年拟成立拓普滑板底盘有限公司,整合滑板底盘及线控底盘,快速打造差异化车型
股权结构
1. 第一大股东为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持股占比62.94%
2. 实际控制人及最终受益人为邬建树,直接持有拓普集团0.65%的股份,并直接持有迈科国际控股 (香港)100%的股权,直接及间接共持有拓普集团64.08%的股份
业务布局
1. NVH减震系统
公司传统强势业务,收入和盈利主要来源
动力总成支承、驱动电机减震器、扭转减震器、副车架支承、液压衬套等
2. 内外饰系统
顶棚、主地毯、衣帽架、隔音隔热件、行李箱隔音件等隔声降噪产品及密封条、装饰条等装饰类产品
3. 车身轻量化
依托在轻量化底盘领域的积累,轻量化业务向车身结构件扩张
一体化成型车身前后底板、车身、车门、电池PACK等结构件
4. 底盘系统
前身副车架、铝副车架、控制臂、拉杆、转向节等
5. 智能座舱部件
转屏控制器、电动尾门、电动移门、座椅舒适系统等
6. 热管理系统
集成式热泵总成、多通阀、电子水泵、电子膨胀阀等
7. 空气悬架系统
集成式供气单元、空气弹簧、高度传感器等
8. 智能驾驶系统
以智能刹车系统(IBS)为基础,智能驾驶系统持续扩容
线控转向、线控刹车、电调管柱等
历年营收
2016年,实现营收39.38亿,同比增长30.94%,归母净利润6.16亿,同比增长50.70%
2017年,实现营收50.90亿,同比增长29.27%,归母净利润7.38亿,同比增长19.87%
2018年,实现营收59.84亿,同比增长17.56%,归母净利润7.53亿,同比增长2.08%
2019年,实现营收53.59亿,同比增长-10.45%,归母净利润4.56亿,同比增长-39.44%
2020年,实现营收65.11亿,同比增长21.50%,归母净利润6.28亿,同比增长37.70%
2021年,实现营收114.63亿,同比增长76.05%,归母净利润10.17亿,同比增长61.93%
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收67.94亿,同比增长38.18%,归母净利润7.08亿,同比增长53.97%
产能建设
1. 湘潭基地、宁波杭州湾新区二期、三期基地和宁波鄞州区生产基地约1500亩土地的建设已完成
2. 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计划5年内投资约15亿元以尽快满足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地区新能源客户迅猛增长的订单需求
3. 15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和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预计均将于2023年10月底竣工投产,届时将新增年产160万套轻量化副车架、160万套轻量化悬挂系统和160万套轻合金转向节,共计48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模块产品
工厂布局
1. 围绕国内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已在宁波、重庆、武汉等地建立制造基地
2. 全球化布局,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分别设立制造工厂或仓储中心,在波兰与墨西哥的工厂也在有序推进
客户迭代
1. 2015年以前,与通用旗下泛亚进行同步研发合作,为上海通用研发并生产NVH零部件。二十年来,已参与上海通用多款车型的供货
2. 2016-2020年绑定吉利汽车,为吉利配套悬置系统开収、隑音系统、减震器等NVH产品,车型覆盖英伦、帝豪、熊猫、全球鹰等
3. 2021年以来供应特斯拉,为特斯拉model3配套轻量化底盘,收益于特斯拉model3的强势放量,轻量化业务迅速增长
4. 新开拓了RIVIAN、Lucid、福特等新能源客户,有望受益于北美电动化
5. 国内客户主要有上海通用、吉利、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上海汽车、一汽轿车、比亚迠、北京奔驰、半晨集团 、江淮汽车、江铃汽车、福田汽车、上海汇众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商
研发与创新
1. 维持较高的研发强度,在北美、欧洲、上海、深圳、宁波等地设立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保持在5%左右,高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水平
2. 从人才角度看,已建立一支由200多名博士、硕士组成近2000人的科研团队,研发人员占比稳步提升
3. 从研发能力角度看,已经具备完整的从材料级、零件级、模块级到系统级的研发能力,能实现与整车厂同步设计汽车零部件及子系统
平台型零部件供应商
1. 一站式服务
减少同步开发和供应链配套时间
凭借自身品类多元化的能力,公司向特斯拉提供减震件、内饰功能件、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等4大类产品,有利于其上海工厂迅速扩产
2. 系统级解决方案供应商
Tier0.5级供应商,整合上游资源
公司整合上游供应商资源,为特斯拉提供热管理总成方案
3. 模块化产品
顺应电动汽车时代模块化生产趋势
向特斯拉提供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等模块产品
业绩复盘
1. 2015年之前
受益于以上汽通用为主核心客户的稳健增长,收入增长较为稳健
2011-2015年间收入从16.9亿元增长至30.1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5.5%
2. 2016-2019年
受益于吉利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收入也进入新一轮加速向上通道
2016-2018年营收从30.1亿元到59.8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5.8%
2019年受行业下行、客户销量增速下降影响,收入出现下滑,2019年收入53.6亿,同比下滑10.4%
3. 2020年起
受益于收益新能源客户及业务模式多元化,开启第三增长曲线
2020年收入达到65.1亿,2021年收入114.6亿,同比增长76.0%
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特斯拉贡献超32亿收入,跃居公司第一大客户,占比超41%
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控制进展低于预期;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出预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研究交流,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