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上海汽车博物馆藏车管理经理、“上海工匠“胡辉刚以《古董车修复》为题向在场的上海大众工业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宣讲,结合自身过往工作成长经历为学生们讲解了古董车修复技艺的同时,也通过一个个修复故事诠释了工匠精神。随后上海大众工业学校的学生们也来到新落成的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室开展了一堂实践课,将刚刚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
2016年起,上海市总工会启动“上海工匠千人选树计划“,上海汽车博物馆藏车管理经理胡辉刚积极响应,并于2022年获得”上海工匠“称号。2023年,上海市总工会着力推进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旨在发挥上海工匠“1+1群”作用,传承工匠精神的“新平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上海汽车博物馆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在胡辉刚的带领下,嘉定区工会的支持与帮助下顺利落成,成为了上海地区经典车修复领域的先行者。
秉承“引领创新,服务一线”的工作宗旨,上海汽车博物馆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以满足馆藏车修复与保护工作的中长期发展需要为目标,建设一个具备车辆拆解、机电零部件维修、大部件装配等能力的经典车保护与修复工作室。工作室不仅配备了涵盖从车辆检测到修复各个环节的技术设备,对古董车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分析和处理;同时还拥有设计科学、功能完备的专业操作台,能够满足各种复杂修复操作的需求,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而且,工作室有着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储备,以胡辉刚领衔的团队成员皆是在修复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才,拥有大量成功修复的案例和宝贵经验。此外,工作室也以上海工匠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为己任,着重培养锻炼新人,孵化创新型人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室梯队建设和“传帮带”工作。

“我热爱这个工作。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尽管修的东西不一样,但其中的收获和坚守是共通的。”这就是胡辉刚所坚持的工匠精神。他和团队曾花费16个月的时间,主持修复了第一代国产高级轿车——“红旗”CA-72型轿车。如今这辆汽车已经成为了上海汽车博物馆的最受观众喜爱的藏品之一。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博物馆工作的近18年时间里,胡辉刚及团队参与保护了100多台经典汽车,积累了丰富的古董车保护和修复经验,博物馆还先后制定了古董车修复标准、古董车鉴定标准、古董车维护标准等。工作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对红旗771进行拆解、修复。
近年来,上海汽车博物馆也陆续迎来爱车人士所捐赠的经典车。在本次工作室揭幕仪式活动上,两辆别具意义的车辆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前广场隆重亮相,其中一辆——1993 凯迪拉克 Fleetwood——就是来自社会爱车人士上海杰宝大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杰先生捐赠。另一辆则是馆藏1967 上海牌581三轮汽车,是上海汽车工业从零配件制造发展为整车制造,形成整车批量生产的第一个产品。两辆车经修复后,向人们展示着重焕新生后的独特魅力,让更多观众能领略到经典车的设计之美与机械之美。
上海汽车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专业的汽车主题博物馆,一直以打造汽车文化的交流平台、传播汽车文化为己任。随着上海汽车博物馆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正式落成,未来,上海汽车博物馆也将立足于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传承和发扬古董车修复技艺,同步开展古董车技术科普教育及传播。吸引更多经典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前来交流与探索,为经典车修复事业的发展持续输出智慧和力量。让汽车文化持续走进人们的生活,传承并延续汽车百年文化,续写中国汽车文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