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一处美 稳步迈进全域美

环境美了,良好生态才会变成“摇钱树”,城乡风光才能成为“聚宝盆”。
近年来,汕头突出做优环境,聚焦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农房风貌管控、美丽圩镇创建、绿美生态建设等工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百千万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触角正延伸至汕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给市民带来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让汕头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全域美”稳步迈进。

推动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精心打造一处美 稳步迈进全域美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清晨,走进汕头市金砂公园,可以看到不少市民在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中晨练,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伴随穿过繁茂树阴的一缕缕阳光,冬日寒意被驱散。
“整个公园干净整洁了不少,我们天天在这边锻炼更舒心了!”在公园内散步的李阿姨笑着告诉。

一流的市容环境体现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近年来,汕头市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市容市貌,努力创建干净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全力构建城市管理发展新格局。

聚焦城市违法建设、共享单车乱停放、沿街垃圾乱扔乱堆等问题,汕头市城管局积极回应市民“急难愁盼”,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大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行动。
放眼望去,口袋公园散落城市各处角落、花卉绿植布置错落有致、马路街道干净整洁、沿街商户规范经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从市容环境整治中受益。

汕头人居环境焕新颜。
谢嘉龙 摄

如今,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成为周边居民亲近自然、健身游憩的好去处,让市民开门见绿、出门见园,真正实现城园相融、人城和谐。
汕头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该局完成星湖体育公园建设和金砂公园增设南面出入口、新植落羽杉,现已建成20个口袋公园。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34平方米。

一座座高颜值与“黑科技”并存的公厕,也在扮靓汕头的城市容颜。
在中山东路南侧步道上,新投用不久的中泰公厕不仅融入了潮汕传统文化元素,人性化设施更是一应俱全。
据介绍,“厕所革命”三年期间,汕头全市共新建改造公厕1077座,为鮀城新增了一道又一道靓丽风景。

在汕头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汇集了全市的街面游商、积水监测、共享单车停放等最新情况,这是汕头“数字城管平台”。
以往需要大量人力巡查的工作,如今依托智能监控、无人机、物联网等各类“黑科技”的加持,能高效地处置城市管理问题。

触手可及的互联网数字平台,让广大市民加入到城市卫生环境治理中来。
汕头市城管局依托该平台,开展城市管理“一日一巡查、一周一研判”工作,并进一步优化调整市民举报奖励办法,2023年以来共收到案件206003件,日均处理案件620件,结案率达到99.3%,真正做到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通过精雕细琢,汕头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逐步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转化为一张张看得见的笑容,让冬日的城市倍感温暖。

收获多张国家级生态名片

入冬以来,大批候鸟纷纷南迁休憩。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的身影,现身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

候鸟成群迁徙、白海豚频现碧波……这些现象与汕头厚实的生态“家底”分不开: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莲花山、桑浦山、小北山、大南山形成森林生态屏障,汕头还是国内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全省迅速铺开,作为“优等生”的汕头正交出一份靓丽的“绿美答卷”。

汕头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家底”。
受访者供图

绿美建设,规划先行。
汕头在全省率先印发《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方案》,以“一人种一棵”“每年种植136万棵”为目标,举办植树活动200多场,组建205支行动队伍,参与植树约5万人次,植树146万株,建设人大林、巾帼林、青年林、爱心林等20种主题林,面积达513亩。

合力栽新苗,同绘绿美图。
汕头广泛发动植绿力量,拉起一支强大的林业队伍和群众队伍,以机关带头全民参与,掀起全民植树热潮。
放眼望去,无论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还是街道广场、公园学校……在汕头各处角落,满眼绿意盎然,“绿色版图”持续扩大。

除此之外,汕头强化林业资源保护监测,加大林业资源监管力度,用“长牙齿”硬措施保障绿美汕头生态建设成果。
2023年3月,汕头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签署了汕头、梅州、揭阳、潮州和汕尾五市林业主管部门林业有害生物区域“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加强地市、县区边界防控工作。

今年以来,南澳县获选全国“和美海岛”,澄海区获得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莲阳河获评全国2023年度“幸福河湖”,青澳湾入选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被认定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绿水青山间,汕头获得了一张又一张珍贵的省级、国家级生态名片。

“植”此青绿,共建绿美汕头。
汕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实施“1643”工程,依托四级林长体系,继续擦亮汕头绿美底色,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广泛发动群众,营造良好氛围,争取在三年内成就汕头应绿尽绿。

圩镇乡村展现蝶变之姿

行走在汕头乡村大地,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房院落优美宜居,一座座宜居宜业的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如明珠般洒落在青山绿水间,以蝶变之姿展现出城乡之美。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重要内容。
阶段来,汕头积极推动美丽圩镇建设,开展农房改造和风貌提升工作,突出风貌引领,建设“潮汕风格、汕头特色”的宜居农房。

如何突出风貌引领?前期的设计规划尤为重要。
汕头市住建局积极发挥住建行业专家智库的作用,帮助镇村做好规划编制、风貌改造等工作,建造“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农房,推动从“好房子”向“好村镇”延伸扩面,实现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传统潮汕民居规整的棋盘式格局,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融合。
”汕头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参与的《拾光小厝》《潮舍》两个设计方案入围首届全省装配式农房设计大赛。
该公司副总建筑师陆志荣告诉,设计方案参考了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挖掘天井、绿植、斜坡屋顶等空间元素,并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设计出现代化的装配式建筑方案。

在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汕头市住建局部署实施协同多方联动参与“百千万工程”行动,推动与深圳住建领域对口帮扶协作向纵深发展,广泛调动住建行业各方面力量,引导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统筹资金、技术、材料等资源,帮助兴办民生实事、做好规划编制和风貌改造等,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支撑保障。

外立面刷新美化、添加潮汕特色彩绘、设置更多居民休闲空间……近日,南澳县台湾街风貌提升项目正式启动,首栋民宅外立面已经修缮改造中。
围绕美丽圩镇建设、沿街立面改造、农房风貌管控、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广大建筑业企业结合乡镇所需、发挥企业所长,主动开展公益性帮扶,建设出一批乡镇急需、群众急盼的民生项目。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
目前,全市30个镇建成美丽乡镇入口通道31个,美丽典型主街34条,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区连片改造提升2029栋……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是汕头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广阔的城乡大地生机盎然,和美乡村正涌动着振兴热潮。

数读

◆目前,全市9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运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厕所革命”三年期间,全市共新建改造公厕1077座,其中中心城区512座

◆2023年以来,汕头市数字城管平台共收到案件206003件,日均处理案件620件,结案率为99.3%

◆2023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对象共70户,截至目前,70户改造户已全部开工建设,并已竣工67户

◆目前,30个镇建成美丽乡镇入口通道31个,美丽典型主街34条,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区连片改造提升2029栋,美丽圩镇客厅24处,绿美生态小公园123个,美丽河道(碧道)83.894公里

◆截至11月,共举办植树活动200多场,组建205支行动队伍,参与植树约5万人次,植树146万株,建设人大林、巾帼林、青年林、爱心林等20种主题林,面积达513亩

观察

答好“人居卷”: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围绕人居环境的这份“问卷”,汕头应该如何“作答”?

首先,需要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理念。
人居环境整治包含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绿美生态建设、美丽圩镇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仅需要表面的环境美化、污染治理与生态提升,背后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扶持、财政补贴、资源嫁接等。
只有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确保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决策部署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落实。

同时,还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地处粤东海滨,汕头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海洋文化、商贸文化、华侨文化、非遗文化等闻名海内外,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如何挖掘特色产业和文化特色,是汕头在环境整治中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汕头应当结合特色产业和文化,统筹城乡规划发展,深入挖掘属地资源,让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改造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并进,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在“百千万工程”中形成汕头路径、汕头力度、汕头形象、汕头风格。

一步一景,绿美惠民。
在汕头各地,一个个干净整洁又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范本,正让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小到农房、公厕的改造修缮,大到整个社区、街道的品质提升,都可见别具匠心的巧思。

再者,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需要注重共建共治共享。
街道干不干净、河水清不清澈、垃圾有没有乱堆乱放……这些城乡环境的细节变化,市民群众有最直接、最真切的体会。

注重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力量,才能更高效、更精准地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例如,汕头市城管部门打造“城管随手拍”小程序,方便市民随时随地上报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查看办理状态,共同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来。

应当看到,汕头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汕头应当凝聚各方力量,因地制宜,持续发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让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一线实践

潮南区力推“十个一”创建工作

优化人居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

时值冬日,在潮南区两英大溪旁,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跑步锻炼。
近年来,“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水和谐”的美丽河道景观,让周边市民幸福感攀升。

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城乡区域协调稳步发展。
这是潮南区两英镇落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和市“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专班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十个一”创建工作的缩影。
目前,该镇已创建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一个党建示范窗口等7个项目。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拍照打卡,我们被‘种草’好久了!”市民张小姐跟朋友到滨河公园郊游,一起坐在草地斜坡上合影。
她告诉,近几年,“在家门口旅行”“微度假”等形式越来越流行,周边环境不断改善,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游玩。

两英大溪是两英镇打造的美丽河道项目,目前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包括中游截污工程、中下游河道堤岸整治工程、中下游景观工程、滨河公园周边配套道路工程等。

在潮南区滨河公园,溪水波光粼粼,步道干净整洁,柳条随风飘拂。
数据显示,滨河公园占地面积约18.8亩,其中绿化面积约11.2亩,绿地率为59.7%。
园区打造了泰山石和旱溪广场的中轴景观带,还有榕树休闲广场、景墙广场、汀步走道、游览园路步道等,并配有休闲吧及公厕。

滨河公园的提升改造,在闹市之间、烟火集聚之处,点缀绿美生态公园,进一步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和生态景观,使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除此之外,溪北路加铺沥青,增加安防设施、交通标识线及广告长廊等配套;墙新文化公园打造成集儿童游乐、体育休闲、文化宣传、价值传递等平台为一体的开放式主题公园;富新市场围绕基础设施、经营设施、管理设施、制度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两英镇政务服务中心党建示范窗口健全完善“一站式办理、一章式审理、一窗式通办”便民服务制度……通过大力推进“十个一”创建工作,潮南区不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推动“环境美”到“内涵美”,共建宜居美好家园。

南方+见习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张晓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