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队长李洪泉的带领下,队员们一头扎到扶贫攻坚中作中,他们调查摸底,宣讲政策,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和疑惑,用真心真情为百姓解难题、谋富裕。
驻村干实事 永不忘初心
工作队到达不久,第一个考验到了,东发屯、翻身屯的百姓带着顾虑和怀疑推开了工作队的大门,因为这两个屯近一段时间吃不上自来水了。工作队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了解情况,原来这两个屯的自来水管道由于铺设时间长,老化严重,不时出现管道破裂,村里没有资金进行更换,只能是坏哪修哪,这回破裂处在乡间路路基下,为防止冲毁路基,影响到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只能暂时关停。同时,还了解到因村民观念和习惯问题,驻地所在屯没有自来水,日常饮水还是用着自家小井。驻村工作队立即与村“两委”一道向水务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水务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安排施工队伍,免费为村里接通管线,同时,统筹谋划,改造升级供水管线,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从前由于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出现破裂,我们两个屯的村民吃不上水,村里又没钱换,没想到我们把这事反映给了扶贫工作队,他们还真当事儿办,想方设法地找水务局,该换的换了该修的修了,让我们喝上了放心水。”上升村贫困户朱文富打心眼里佩服工作队。
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工作队又开始积极谋划,为村里修路、建休闲广场,发展种植、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铺就暖心路 村庄大变样
当8.4公里的硬化道路修好后,村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都说是扶贫工作队干实事,让上升村每个屯都有了一条硬化路,奔小康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随之而来的变化让村民们的心里越来越亮堂,重新翻盖的卫生室、新建的活动室、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设备,一个个惊喜让村民享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成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曙光,每到闲暇时间,他们打开音响,排好队伍,挥舞着手中的彩扇舞起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我们村真是一天一个样,村子变美了,我们不能光指着别人帮,自己也要行动起来,把房前屋后都清扫的干净的,清垃圾、种小树,过日子还是有点样子的好。”贫困户张玉干劲十足。
李洪泉向介绍说,为跟上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工作队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并完善了村规民约,通过星级文明户和贫困户三好家庭的评选及爱心超市积分换礼等活动的开展,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让农村更美、村民生活更幸福。
产业促发展 村民奔小康
工作队驻村后,结合村情实际,谋划产业项目,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从黄牛养殖场建设、成立家庭林蛙养殖场,到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小园地摆木耳、加工干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工作队按照操作规程,全程记录木耳种植技术特点,不同阶段带领农户现场参观,更多的了解木耳种植知识,通过观念的更新达到扶智的目的。工作队将此项目收益全部捐助村集体,用于发展庭院经济的奖励。针对上升村每家农户菜园自产蔬菜量大,上市时间短,交易又存在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高等困难,工作队寻找合作伙伴,引入干菜加工项目,农户种植指定品种豆角,将自家自用后剩余的豆角切丝晾干加工成干菜,工作队以保护价进行收购,增加村民的收入。
同时还注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一年来,通过协调多家专业合作社帮扶,获得产业利益分配资金8.3万余元,利用驻村工作队省带资金投入光伏产业,每年为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带来5.4万元的收益。
组织做后盾 帮扶底气足
省残联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多次深入上升村进行调研,累计为上升村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物资。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帮助村里成立“爱心超市”。对村内14户符合条件的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投入改造资金49000元。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治疗药品。2018年元旦,为精准识别的86户贫困户送去价值2万多元的米、面、油等生活慰问品。并为上升村筹措资金13万元,启动了“爱得其‘所’助推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工程”。
工作队入驻后,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工作主线和重要引领,坚持集中学习,收心聚力,提高党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李洪泉表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但他们有信心、有决心,努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上升村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强,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