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不是凭空形成的.文章从理论渊源、现实依据、文化底蕴、必然要求四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相关介绍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