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的同学问题相对简单,最主要的是明确两个要点,一是自己是什么专业出身,二是自己要考什么专业。不同专业侧重的点是有区别的,跨考相对于本专业考试来说会更加的困难,会要求同学们付出额外的努力,所以说,你如果是跨考进入建院,建议各位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样备考的压力会相对小一些,在心态上可以做到胜人一筹。
美院建院专业可以按最终获得学位分为三个大类,即建筑学学位、艺术设计学学位、风景园林学学位,后两者为专硕,不同的方向报录比有比较大的区别。笔者在这里也做了一个表格,表格中的数据均来自2022届,方便大家对照自己的基本情况。
有的同学会听说建院不招收转专业的同学,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本专业是什么,以及你本人对于要报考专业的了解程度。上面的表格虽然比较细致的说明了哪些专业是适合本校本专业的同学报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跨专业就完全没有希望。美院的考研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公平的,只要你对相关专业理论的了解程度、设计能力达到或者超越本专业同学的水平,在初始中脱颖而出,你依然可以报考。

建院往年跨考成功比较多的是专业体系内跨考,比如说环艺考建筑、景观考环艺,这些专业在很多基础知识内是相通的,在具体的知识上不会出现太多的专业壁垒,准备起来也相对更加容易,只要在专业上足够努力,追平本专业的考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近些年恬梦建筑方向上岸的同学,几乎有三分之一来自环艺或者景观方向,所以这种同学无需过度担心,只要努力是不会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相干专业跨考,这种是比较有难度的,但也不要想的过多,很多时候自己要先适应建筑考研的节奏,信心+努力非常重要,首先要相信自己可以参与这个竞争,然后还要倍加努力才行,相信各位能顺利通过初试的同学,一定是有机会上岸的。
关于跨考最后还要做一些补充,相信各位同学还是以上岸作为最终目标的,大家应该参考上表的报录比,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的选择,这一点在考研的最开始就已经开始了。
大一大二报考建院要怎么准备?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早些年只有极少数学员大一大二参加培训,但近年变得越来越多,让笔者确实能感觉到目前的竞争压力。
对于本科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与其说是准备考研,不如说是深化自己对相关专业的了解程度,顺便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时更加重要的是确保自己对想报考的专业与院校有足够多的了解和兴趣,以支撑起自己接下来几年的学习。
建筑与很多领域相关
在这里我们也分为两种情况,首先就是刚入学不久的大一大二的同学,大部分同学在这个阶段只是部分了解了建院专业,对建院的研究和设计理念有一个非常基本的了解,大部分院校的建筑类专业大一大二是不会对建筑有特别深刻研究的,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这种情况的同学建议在学校学习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想报考专业方向的历史沿革和基础理论(中外建筑师、园林史等等)。对自己未来想要报考的方向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能够帮助你在未来更好地做出决断。
了解相关历史很重要,同时也能检验你自己的兴趣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其实大部分现在来咨询的同学都属于第二种,对建院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盯上美院建院,早早就开始准备,非美院建院不上。这种同学一般是对美院有了比较深的认同感,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信念,这样对上岸是非常有帮助的。
针对这种同学,笔者在这里给出的建议就是尽可能多的去看各种类型的建筑。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花时间去长见识,建筑的学习不能闭门造车,还是得多看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材料、空间处理的手法等等,身边的建筑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我们观察周边建成环境的时候,可以试着去带入美院本土建筑学的视角去审视,思考更多的可能。这个阶段可以先阅读一下王老师的《造房子》、《虚构的城市》,这样能对美院的立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内容比较浅,比较适合在正式复习之前读完
如果各位觉得书本和论文还是过于抽象了的话,也可以像那些提前准备的同学一样,参加恬梦暑假的建筑类专业集训,或者利用国庆七天的假期来学习一下国美建院历年真题及高分卷,这能让你非常直观地了解和领悟国美建院打分的取向,什么样的理论来的都不会有实践那么直接,这个时候再往回看茫茫的参考书目或者是说身边的建筑,你会对自己所欠缺的部分有额外的关注,也会对本土建筑学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今天重点回答了两个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其实考研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主要是要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不要自卑也不可自负。不管是对于转专业还是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说,想要上岸建院还是要养成一个建院的专业视角,我们生活在建筑之中,带着思考去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建院人的思维会非常的有帮助。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冷静客观的干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并且为之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