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伟芬 汪远
“家门口有了这个充电桩,方便不少啊。”4月4日晚9时许,家住常州蓝天花园的张女士驾车来到小区旁边星湖南路路侧,在A008路灯杆上取下充电插头,给自己的新能源车充上了电。
张女士去年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因为在小区没有专用车位,她想安装自有充电桩比较麻烦,而离家最近的一个公共充电场站在勤业路上,且只有快充,晚上还常常“客满”,充电很不方便。张女士说,新能源车最重要的就是电池,老百姓买辆车不容易,特别希望能多用慢充,对电池好,也能多开几年。

3月23日,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集团)与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在星湖南路路侧联合打造的“路灯杆+充电桩”项目投运,一举圆了张女士的心愿:离家近、慢充。4月4日,在现场看到,黑色的充电桩小巧玲珑,安装在路灯杆上,桩上有二维码,路灯亮起时,扫码就可以充电。因充电桩所在位置是公共停车位,考虑到充电方便,充电线也比家用的长了许多,约有4米。
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技术科工作人员许颖出介绍,该路段共有4个这样的充电桩,都是7KW的交流桩(俗称“慢充”)。利用路灯杆加装充电桩,电缆是现成的,费用大大减少,还可以避免路面开挖,施工方便,两三天就能完成。
从新能源集团了解到,选择星湖南路建设“路灯杆+充电桩”项目,还有一个原因是统筹考虑附近充电桩的供需情况。星湖南路两侧居民小区较多,但附近又没有合适的位置建充电场站。经过详细勘察,以路灯作为载体,充分利用既有供配电设施解决路边电容少、无法建设固定充电桩等问题,实现“路边停车+充电”一体化,是最佳方案。
新能源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与星湖南路同批投运的还有位于钟楼区海棠路的两个“路灯杆+充电桩”。后续,新能源集团将与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持续优化“路灯杆+充电桩”接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稳步推进,不断拓展充电桩应用新场景,助力常州早日建成“一公里充电圈”。
实现路灯杆多功能应用,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已实施多年。最常见的是将交通指示牌、信号灯与路灯杆融合,近年来又将广播、一键求助、手机充电、汽车充电桩等功能集合在路灯杆上,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便利市民生活。了解到,目前,在勤业四村北区、广景山庄、清凉新村老小区、三堡街枫丹花园二期小区东门,均建有“路灯杆+充电桩”。
“能够实现‘路灯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常州完成了城市照明设施LED改造。”许颖出介绍,LED改造实现了节能减碳,使配电容量有富余,才能支撑多功能融合。
“这个路灯杆上加装充电桩蛮好的,离我家近,晚上充好,早上开走。但是,我还要提个建议。”张女士希望帮忙呼吁一下,“能不能在充电桩旁边专门给新能源车留个车位,这样,充电就更方便了。”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