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鲜花拥民居木桩篱笆绕菜园 林州市合涧镇美丽乡村建设民心考量

——林州市合涧镇美丽乡村建设探索

□于报生

历史在人民心里,是非在人民眼里,成败在人民手里。

绿植鲜花拥民居木桩篱笆绕菜园 林州市合涧镇美丽乡村建设民心考量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民心就是历史的真实、真情、真理。
民意就是社会的标准、镜鉴、天平。
民声就是时代的脉动、选择、良知。

——摘自蒋巍《王江的意义》

虽是小雪节气,但当我们走进林州市合涧镇,走进红旗渠畔的小屯村、北小庄村时,却是绿植鲜花拥民居、木桩篱笆绕菜园,似有一股清风扑面,又有一股暖流入心。
洁净的街道如水洗一般,房前屋后打理得各有特色,新宅院墙壁统一刷新,老宅院墙壁红泥中透着麦韵。
石碾、石磨、红石墙诉说着乡愁,银杏树、皂角树、老槐树承载着百年沧桑,街心公园、观光菜园、清洁家园讲述着新时代的故事。
一切都是那样得体、祥和。
无论是从村子透过房顶、穿越树隙向太行山仰视,还是站在红旗渠渠岸掠过飞鸟、穿越清雾向村子里俯瞰,怎么看都是一幅令人艳羡的图画。

半年前还是杂乱无章的山村,如今却华丽转身,引来不少游客观光、众多媒体采访。
据闻,前些日子安阳市在这里召开了“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现场会。

怀揣慕名观光的欲望,也带着一些疑惑,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数十人相约前来探访。

聚民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车子在小屯村拐头山自然村的停车场停下。
河道整修施工现场的南坝上,嵌着一条红色的标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村党支部书记吕建军说:“这条绕村河道全长5000米,现在整修了2000多米,要将其建设成为垂钓休闲、植藕养鳅的立体水上乐园。
如按国家预算需上千万元的投资,但由我村贤达人士吕国庆认领建设,人家有挖掘机、铲车、自卸车,再加上经营着加油站,只需投入水泥、柴油和人工工资就行,这样有100多万元就能拿下来。

“水源有保障吗?”有人问。

“主要靠红旗渠丰水季引入,也有镇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保障,村里还有四眼深水井补充。
”吕建军胸有成竹地回答,“水源没有问题。

在吕建军引领下,我们走大道、穿小巷,看村内由党员和贤达人士认领建设的一个个微景观,有红砖拼就的造型、有保护古井的辘轳、有修旧利废打造的景致、有用不锈钢制作的红色党旗雕塑。

“像这种党员和贤达人士认领建设的微景观,村里已有28处。
”在一街心公园,吕建军介绍,“这是贤达人士王相增投资20万元认领建设的,因村庄背靠凤凰山,相增就给它起名叫凤凰公园。

凤凰公园形似凤尾,四周用山上采来的奇石圈就,用碎青石铺设弯曲的步道,红砖牙口随着步道将公园隔离为花瓣式片状,片区里分别栽植了女贞、黄花榆、红叶石楠等景观苗木。
公园虽小,却让人赏心悦目。
吕建军满脸喜悦地说:“这些苗圃,明年就可上市销售,然后再植新苗,循环往复,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创收,其收入归集体所有。

这时,一群穿着艳丽的姑娘媳妇喜气洋洋地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冲我们嚷嚷。

“好看吧?俺村不赖吧!

“没想到吧,山村也有公园了。

“现在的社会可真好,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过成这样!

“不是跟你们吹哩,俺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是有办法,村里没钱也能给俺办好事、办实事……”

“是啊,我们也觉得党支部书记嘴里的‘认领建设’这个新名词够新奇的。

走出凤凰公园,突然一辆轿车停在面前,镇党委书记、镇长听说我们到此,便挤时间赶了过来。
镇党委书记叫杨凯红,35岁上下,衣着朴素,一脸笑容。
镇长是女的,叫安军利,年轻、漂亮、沉稳、落落大方。

一阵寒暄后,在我们和镇党委书记、镇长的交谈中揭开了认领建设的谜底。
原来,镇里召开美丽乡村动员会后,吕建军带领村“两委”和党员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
回来后,他在村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走了一家又一家。
这条街道咋平整,那个胡同咋美化,这个院落咋维护,那片空地咋利用,需用多少工,需花多少钱,他做到心中有数。
说干就干,村庄在干中变样,民心在干中凝聚。
吕建军又趁热打铁,邀请贤达人士和党员骨干,不是到家里坐一坐,就是到村委会恳谈。
真诚换人心,实干赢信任,于是就有了认领建设的新行动。

面对大家的点赞,吕建军微笑着说:“没钱就生没有钱的法,咱请人家吃了一顿饭,多说了一些话,党员骨干带了头,贤达人士加了油,民心凝聚在了一起,也就把事办成了,大家争着按规划设计认领建设景观项目。

合民意,由不主动变为主动

美丽乡村建设除了需要投资,工作中还有两大难题:一是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困难多,二是通路、拆除旧房难度大。
在北小庄村,一个关于李江海主动要求拆房的故事在村里被传为美谈。

李江海家的老房子夹在村中央路中间,是老辈留下的祖产。
虽然影响左邻右舍出行,但历史形成的现状,也没有什么充分理由将其拆除。
李江海长期居住在安阳市区,有一次和儿子一起回到老家,看到村里发生的巨变,就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拆除。
村委会研究后要给他1.5万元的拆除费用,李江海说什么也不要。
李江海说:“你们把村里搞得这么好,我也应为建设家乡做一点贡献。
”清明节,李江海回家修建祖坟。
按照村里的旧俗,对修坟踩踏农户土地每户要包损100多元。
李江海挨家挨户送钱,村民说:“你自愿拆房不要赔偿,俺也不能收你的钱。
”李江海的义举感动了村民,也感动了需要拆除的农户。

合了民心、顺了民意,也就激发了干劲儿。
村里的垃圾、杂物被清扫一空,荒废院落变成了游园。
腾出的土地建成了菜园。
旧瓦、旧木、旧轮胎,石辗、石磨、石槽,修复利用成为景观。
一个大三格缠绕式可处理60立方米的化粪处理站在村边建成,又在大三格上方修建了花园式公厕,可将附近20余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清水抽上来用于浇菜,腐化后的污物制成有机肥施于菜地。
这在山村里可是个亘古未见的新鲜事!
村庄在变,环境在变,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村里变化这么大,投入资金不少吧?”我们感叹地问。
村党支部书记方红卫说:“到目前只花了30多万元。

正在村里工作的包村干部平林斌说:“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既重生态又重效益,既看变化又留乡愁。
老百姓看重的是实惠,心顺了,就由不愿干变为主动干,老大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听民声,不求高大上,但求接地气

在北小庄村口的墙壁上,“北小庄观光菜园”几个方方正正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循着箭头所指方向前行,家家户户的房前都围了栅栏,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蔬菜。
微风、阳光,花鸟、菜香,在静谧的菜园里,一只小花狗环视着陌生的客人,好一幅“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的美妙景致。

该村党支部书记给我们介绍:“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利用拆除空心村空出的十余亩宅基地和农户门前的闲地,把它建成集观赏性、实用性、生态性于一体的小菜园。
老百姓对土地感情很深,听说要在门前建景观、还能种蔬菜,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村里创新建设管理新模式,将观光菜园分为3个区。
党员先锋及群众共享菜园区,由村“两委”干部带头认领,每亩地每年的认领价格为1000元,以每分地为一个认领单元。
企业爱心菜园区,由业绩优秀的建筑企业和工业企业认领,每块地根据地块大小认领价格为1万元至2万元,安排贫困户负责管护。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菜园区,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贫困户帮扶负责人共同参与,交由贫困户耕种管理,收获的果实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菜园里,种植的蔬菜极具观赏感,有的是树叶形状,有的是圆形花坛形状,有的是长方形夹带装饰小路形状。
灵巧的设计让菜园富有创意与美感,像园林一样清新别致。
村里对菜园有特别要求,不能种反季蔬菜,不准使用化肥。

正在菜园里劳作的老农告诉我们:“我上了年纪,重活儿干不了,村里就让我管菜园。
我天天到菜园种菜就当锻炼身体,也不累,还有一份收入……”

我们顺着菜园前行,在收归村集体的一处老宅院内看到一棵有百年树龄的银杏树。
该村党支部书记说,一名外地人出18万元购买这棵树,被他们拒绝,现已向林业部门申请了保护。

从有百年树龄的老皂角树下传来几位老人聊天的笑声。
我们来到紧靠树下一农户门前,看到女主人从挂有“美丽庭院”牌子的大门处走出来,正好与我们相遇。
该村党支部书记说,她叫武变芹,虽识字少,却擅长自编自演快板顺口溜。
应大家的要求,武变芹回家取出道具,打着竹板脱口表演了一段快板《夸夸俺村变化大》,众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南下老干部李银堂门前停下脚步,他家祖宅门头上“渔樵耕读”的石刻映入眼帘。
老革命的英雄故事与钓鱼、砍柴、种地、读书的厚重文化相揉,生成的山乡之魂仿佛就在这里升腾。

走着、看着、感叹着,一群热情活泼、放学回家的孩子从眼前走过,欢声笑语在耳边萦绕。

清风扑面,暖流冲击着心房,心中的一些疑惑在慢慢地解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合涧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融合,老百姓把微笑写在脸上,幸福藏在心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村干部信心满满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修成了红旗渠,美丽乡村建设有多大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杨凯红表示:“我们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努力实现全镇这一探索新模式的全覆盖。

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合涧的经验,效果明显,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强,要认真学习总结他们的好做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驱车驶向镇里新修通的人民大道,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借用两句话结尾。

百姓说:“好不好,我们心里有杆秤!

同行的人说:“认领建设,实事求是,接地气!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