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写在孟州市入选
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之际
5月4日,在位于孟州市御捷电动汽车产业园的河南御捷时代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汽车装配生产线看到,经过内饰、底盘、终装、检测等流水线作业,一辆辆“孟州造”朋克BX100纯电动汽车有序下线。

“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主要采用机器臂焊接、柔性制造、模块装配等智能制造工艺。目前,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已建成并投用试生产,电池包车间、研发办公楼等正在加紧建设,预计6月底前可实现量产。”该公司生产负责人说,届时,孟州市将完成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到整车制造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近年来孟州市构筑产业崛起新格局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市以产业为基、转型发展、加快强县富民的生动实践。
4月29日,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作为我市唯一入选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孟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和平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孟州市将以入选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为契机,以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引领,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利用好资源要素和产业集聚规模优势,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换档提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更多孟州力量。”卢和平说。
重体量更重质量
近年来,孟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把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转型升级、开放创新、环境优化等工作,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市产业集聚区是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先后6次跻身全省前十位。去年,该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沛说:“孟州市把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主导型、关联性、成长性、创新型、竞争性为原则,坚持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以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出彩。”
该市始终将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重体量更重质量。
突出龙头培育。该市通过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注重借势发展、强强联合、延链补链,先后打造了中原内配气缸套、隆丰皮草羊剪绒、广济药业核黄素三个行业世界冠军。中原内配通过与英国吉凯恩、德国莱茵金属合作,不仅巩固了气缸套龙头地位,更一举成为全球高端活塞制造基地。隆丰皮草启动建设总投资70亿元的皮革制造产业园,近3年新上项目12个,实现了“毛皮初加工—研发设计—终端制造—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覆盖。
突出集聚集约。该市坚持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了全市33.5%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75.2%的工业税收。以“区中园”形式,该市规划建设了8个专业园区,推动集约发展;整合11栋闲置标准化厂房,建设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培育了皓泽、康耀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突出“三大改造”。该市制订了“三大改造”攻坚方案,发挥中原内配标杆引领作用,引导68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30个,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2017年,天能集团重组三丽电源以来,全面实施技术改造,综合成本下降20%,日产能由5000只提升至7万只,去年纳税9700万元。
重实效更重长效
孟州市把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作为根本路径,坚持重实效更重长效。以开放增动力,该市打造B型保税、跨境电商、进口肉类口岸、进口动物皮张监管仓库四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可实现一站式通关。2019年,该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77家,完成进出口总额40.4亿元。
以创新添活力,该市成功创建高新区、智能化示范园区和专利导航实验区三个省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该市坚持每年投入500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建成3家院士工作站、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成为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单位,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以改革促发展,该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办制”,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趟不用跑”。在行政服务大厅开设“企业征信”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征信服务,加快建设“信用孟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动群众增收,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59元,超全省平均水平34.3%。
重产业更重宜业
孟州市以创造发展平台和优势实现强基固本,坚持抓产业更抓环境。近3年来,该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谋划实施城市提质项目81个。目前,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环城水系已全线贯通,市区居民实现了集中供暖,10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新建吉祥湖公园等游园绿地19处,城区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此外,该市还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契机,通过延伸公共服务,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一体化有序推进,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01.9公里,公交车覆盖了所有行政村,90%以上的群众用上了水冲厕所,城市自来水通到了31.3%的行政村;建成7所医养中心、116所农村慈善幸福院,农村群众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该市以产城融合提升承载能力,初步建成“四横九纵”路网框架,差异化布局了公租房、餐饮酒店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了安置小区,配套建设了幼儿园、便利店、卫生院等,推动农民“就地上楼、就近就业”。
焦作日报全媒体 李英俊、史文生 通讯员 牛联平/文 刘金元/图
编辑:郑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