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产品是汽车仪表板上的一个零件,产品结构简单,周边一圈翻边,
在首次试模后,一圈翻边都出现了严重的拉伤,见下图
我们进行问题分析,从产品3D数据、模具加工和配模以及试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数据上分析,脱模斜度都大于3°,而且是PP/EPDM-T20材料,理论上不会出现脱模斜度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排除;
模具加工和装配方面,让钳工检查模具分型面,也没有出现卷口现象,抛光良好,该问题也可以排除;
那么进行最后一道检查,再次试模。在试模的时候,钳工、设计都到场,计划分几步执行,
第一步,注塑冷却后,听开模的声音,
第二步,开模后不顶出,看产品分型面处的状态,看拉伤情况;
第三步,顶出后看拉伤情况。
进行到第一步的时候,开模能听到轻微\"咔咔\"的声音,根据这种声音判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产品粘模力太大,二是产品局部跟前模走,脱开后回弹。
开模后,我们仔细检查了产品周边和分型面处的状态,发现产品已经拉伤,而产品周边与型芯侧也没有完全贴合,局部存在较大的缝隙。
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得出判断拉伤问题是产品局部跟前模,然后被前模刮伤。
根据上述判断,将型芯侧有拉伤部位做了粗皮纹,增加粘模力,改善前后模粘模力比例,再次试模的时候,类似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见下图。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为我们点赞,你的点赞是我们继续分享的动力!
更多技术分享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