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盆栽植物生产规模扩大,产业在品种结构相互博奔间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虽未出现预期的疫后“报复式消费增长”,但全年基本保持产销两旺,盆栽植物产业发展势头依旧良好。
总体回顾产品结构与市场行情多变
盆栽花卉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智能温室面积增长较快,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盆栽花卉新品种层出不穷,质量不断提升。

2023年全国花卉进出口规模同比下降1.38%,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9.74% ,进口额同比增长约16% ,反映出我国强大的市场内需增长潜力。花卉种球、盆花(景)和庭院植物是花卉进出口的主力品类。其中,盆花(景)和庭院植物进口额连续3年下降,进口额占比从2020年的29.37% 下降到2023年的6.84% ;出口额占比40.26%,自2018年来一直占据我国花卉出口额第一名的位置。进口占比下降,出口占比提高,说明我国盆栽植物生产在品种和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部分盆花品种生产已位居国际前列。
得益于电商与物流的发展,消费市场不断下沉,盆栽植物新品种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电商销售占比不断攀升,适应电商销售的花卉品种和规格增多。品种生产结构变化节奏也越来越快,尤其是一些红掌生产企业转产蝴蝶兰最为明显。品种消费的多元化和市场产销调节使不同盆栽植物品种价格有升有降,不断调整。
2023年蝴蝶兰市场表现抢眼
蝴蝶兰产量增加且价格坚挺
2023年全国蝴蝶兰成品花上市量超1.6亿株,比2022年增长20%以上,广东、山东、福建、江浙沪等主产区的蝴蝶兰上市量均有明显上升,尤其是山东青州及周边地区的产量增长迅速。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均有蝴蝶兰生产。2024年年宵上市量超1亿株,其中广东6000万株、江浙沪1000万株、山东2000万株、福建600万株,此外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内蒙古、北京等产区约1000万株。
近年来,得益于电商面向终端的宣传推广以及蝴蝶兰花期长、观赏性强、品种多样等因素,市场行情普遍看好,产量持续增加。2022年蝴蝶兰全年销售良好,不论大型企业还是农户普遍获得较高利润,因此2023年蝴蝶兰种植规模扩大,同时价格较为坚挺,成为2023年盆栽植物中的佼佼者。
年宵市场上,蝴蝶兰开市即爆火,经销商信心满满,带动价格一路攀升,后期由于天气原因和终端消化节奏略慢,价格有所回落,导致年前产品积压,未能售罄。但随着开春天气回暖,电商开始发力,春节一过,开始继续走货,价格也回归理性。
随着品种多元化和色彩丰富化,蝴蝶兰生产商早已摆脱年宵押宝式的生产销售,转而周年催花上市,产品规格、种植基质、种植周期等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大红色仍是年宵市场主流,龙兰、大舌头、香味品种以及粉、绿、白、橙等各种杂花备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马卡龙色系的染色蝴蝶兰,一出现便成为蝴蝶兰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花蕙兰产销基本保持平衡
近年来,大花蕙兰行情相对平稳,并未出现大起大落。2023年全国上市总量638万盆,其中云南610万盆,占全国的95.61% ,较2022年增长2.5% ,四川、贵州、江浙、广东等地有零星种植,产量稳中有降。2023年成品花产销基本保持平衡。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加,营销手段的多元化,物流的便捷化,基地直销更为便捷,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也不断提升。
2023年10月早花品种上市之初,优质品开盘价70元/盆左右,但有价无市。11月后,上市量增加,品种增多,终端市场走货慢,生产端因气温高,花开很快,不到半个月,很多产品扎堆出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随着春节临近,元旦后价格逐渐提高,需求也明显增长。从2024年1月上旬到1月底,很多出口商从国内购买大花蕙兰,出口到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甚至有越南客商直接到云南生产基地购买。2023年出口至越南的大花蕙兰超过100万盆,几乎与广州大花蕙兰年宵花市场同量。大花蕙兰北方市场表现好于南方市场,长期来看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宝莲灯走亲民路线
宝莲灯理性调整走亲民路线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宝莲灯作为近年的盆栽植物新秀,目前正经历理性调整期。随着繁育技术的成熟、产量的提升,加上市场的不景气,宝莲灯逐步从小众消费走上了亲民路线。2023年宝莲灯产量约150万盆,年宵上市量约80万盆。主要在天津、山东青州、四川、上海、江苏等地种植,其中天津东信花卉的市场占有率达70% 。
由于市场上产品良不齐,出圃价格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受消费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大环境影响,2024年开年宝莲灯的销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呈现出下滑趋势,国产苗成品花出圃价下滑约20% 30% ,但特级产品价格与往年持平,反映出市场对宝莲灯的品质要求更高。
节日及年宵市场更青睐株型高大的产品,花苞数多、株型丰满,彰显端庄大气和节日氛围;而日常消费则倾向于小型化产品。品种上也从原来的浅粉色开发出深粉、宝石红等不同花色。
宝莲灯属于利润较高的盆栽花卉,平时销售以3层叶的产品为主,年宵期4层叶以上的产品紧俏,只要有货就能出掉,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年宵期间气温变化大,导致一些产品在正月十五左右才开花,影响了春节前的行情和销售。宝莲灯生产技术含量较高,做好花期调控非常关键,只要春节前一个月左右出现透色花苞,基本都能销售一空。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宝莲灯的接受度仍在不断扩大,未来还要加大宣传,普及家庭养护知识,提升市场知名度,持续产品创新,赢得更多市场。
红掌产量减少行情仍低迷
2023年全国红掌产量约3600万盆,比2022年减少约20%左右,种植主要在广东、四川、山东、云南、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福建、上海等省市。
盆花主流产品仍以红色为主。产品规格上,西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及春节前后仍以大规格红色品种为主,南方地区以盆径14厘米以下的产品为主,适合电商销售的盆径9~11厘米的小规格产品逐步上量。多个彩色的小规格品种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但销量不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仍以广花等为主。
受租摆市场影响,2023年红掌行情低迷,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与蝴蝶兰形成巨大反差。1~11月,销量和价格均严重下滑,12月出货量略涨,盆径12厘米的小规格红掌价格在6~12元/盆不等,绝大多数售价在9元/盆以下,大部分通过电商抛货。盆径1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产品价格在15~25元/盆之间,'小娇''朝天娇'福星''广花福运'广花福瑞'等新品种成品价有所下降,在7~13元/盆之间。大部分生产基地亏损,价格低,出货不顺,生产期拉长,生产量大大减少。
2024年年宵期间红掌出现一波较好行情,出货量增大,价格上调10%,其中新品种价格回升至9~15元/盆,大部分不至于低价处理。主要是由于2023年种植量减少,加上年宵旺季,大部分积压库存出货较多,基地可售存货减少,价格上调。
今年部分红掌基地将继续减产或转种其他品种,种植面积减少,但继续种植的基地如果出货顺畅,种植量将会增大,预计总产量与2023年持平或稍有增长。红掌具有花期长、花色丰富等特点,如果加快新品种更新速度,增加平时销量,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2021~2023年红掌产量变化
凤梨供应总量微增
凤梨供应总量微增
2023年全国凤梨总产量约2000万盆,主产区广东1000万盆、山东600万盆、江浙沪100万盆、四川50万盆,其他地区合计250万盆,总量较上年微增,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两地。其中山东青州增长较快,种植户由2022年的约200户增长到220户,产量也增长了60万盆以上。四川和江浙沪地区产量有所减少,其中四川主要转为兰科植物生产,江浙沪主要转为蝴蝶兰生产。
凤梨全年产销基本平衡,总体价格较上年略涨,大部分品种涨幅约5%~10%,每盆涨1~2元。春节前两周受雨雪天气影响较大,价格下滑20%左右,每盆约降5~7元。生产商基本无积压或积压很少,但年宵市场销售不理想,部分经销商销售不畅,节前有积压,广州市场出现低价甩货现象。
朱顶红受市场青
仙客来中小型产品价格平稳
2023年全国仙客来总产量约1500万盆,其中山东约800万盆、昆明100万盆、河北100万盆、山西100万盆、苏沪100万盆、四川成都70万盆、甘肃30万盆、河南郑州30万盆,其他地区约170万盆。
近几年仙客来新品种数量增加,颜色越来越丰富,以中小型产品为主,主要在春秋两个季节销售,用于年宵市场的盆径30厘米大规格产品占比较小,受节前降价潮的影响也较小。
全年价格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进口F1代种苗8~10元/盆,全年比较平稳,国产苗产品价格略低,种苗研发与国际先进企业还有差距。
部分种植户为降低成本种植二代苗,但成品价格和效益明显低于进口苗产品。
多肉植物进入良性发展期
多肉植物经历了多年的产业洗礼后基本进入良性发展期,2023年表现较为稳定。从目前来看,以新品选育和精品老桩为方向的“玩家”从业者仍占据利润前端,以种苗标准化生产或组培生产的种苗商利润也较为可观,小盆栽生产商竞争则较为激烈。
多肉植物养护成本相对其他盆花较低,可以便捷地通过电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人群,这也是多肉从业者坚守的原因之一。虽然入行门槛较低,但真正入行将无法自拔,更多的是用一种情怀去经营多肉。有生产商加装补光灯来提升品质,可谓用心良苦。由于多肉品类众多,新品选育周期相对较短,能够不断带给消费者新奇体验,未来从业者仍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北美冬青处于市场上升期
其他盆栽
北美冬青北美冬青作为观果类盆栽新宠,经过几年蓄力及价格调整,总产量从2022年的北美冬青25万盆增加到2023年的100万盆左右,其中新桉农业的盆栽产量约50万盆,占国内总产量的一半。新品种“美斯特”批量上市,以‘冬黄”为代表的橙黄色系品种的推出,极大丰富了北美冬青的产品体系。未来几年,北美冬青都将处于市场上升期,产量和需求量将同步上涨,适合桌面的30厘米左右规格产品将成为市场新宠。
球根花卉 各种球根花卉的进口量及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集群效应较为明显。风信子、郁金香盆花生产集中在广东、山东,盆栽百合、朱顶红等生产集中在广东、上海、山东、浙江、云南等地,彩色马蹄莲生产集中在云南、四川、广东,水仙则在福建、上海崇明。青州是全国重要的球根花卉种球集散地,主要有风信子、郁金香、朱顶红、洋水仙、百合等,进口种球催花后批发到全国各地。
观花观叶小盆栽观花观叶类小盆栽价格亲民,品种丰富。一方面传统的蝴蝶兰、红掌、凤梨、竹芋、仙客来等大株型盆栽小型化、迷你化已成常态,另一方面各类桌面绿植观赏期长,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也适合电商销售,产量不断增加。例如,盆栽菊凭借绚丽色彩和养护容易的优势,加上直播热推,出现了泡泡菊、条纹菊、珠玉之卵等一批网红品类,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前景预测
盆栽植物市场透明度增加、反应灵敏,高价品类产量增加快,红利期短,价格调整频次加快,优质优价产品是主流。品质、品种是生产的核心追求,扩量的同时,不应盲目跟风,销售预期高市场表现不一定理想。花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仍需积极培育。以组合盆栽为代表的盆栽艺术化成为消费新风尚,造型蝴蝶兰、造型垂兰、造型北美冬青、造型菊花以及组合盆栽等形式创新,更能刺激终端消费。
电商销售仍需规范。一方面电商渠道快速消耗部分品种的市场潜力,用小众高价使得生产商“迷眼”,在生产上量后,消费市场没有成比例增长,透支了品种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大量电商面向大众消费者直销,一味追求涨粉,忽略了产品价值和利润。当行情稍有下跌时,一些缺乏销售渠道的种植户对行情判断不准,便低价抛售,造成行业内卷。
2024年仍然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离不开花卉的多彩与芬芳。我国人均花卉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也不高,花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根据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会长杨铁顺在2024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