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少爷出身优裕,父亲是喀布尔非常有名望的富豪,阿米尔从小爱好文学,敏感而又孱弱,是喀布尔最会放风筝的人,他特别希望以此得到爸爸的喜爱和认可。哈桑聪明、仗义而又忠诚,特别会打弹弓,每次遭遇到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不良少年阿塞尔的欺辱时,哈桑总是勇敢不屈,帮助阿米尔机智地逃脱。只有他和管家拉辛汗最懂得欣赏阿米尔的文学才能,同时,哈桑是喀布尔最擅长追风筝的人。
在12岁那年冬天,阿米尔赢得了放风筝大赛的冠军,而哈桑将为阿米尔追回最后一只落败的风筝,这是巨大的荣耀,阿米尔热切期待用它们换取爸爸对他的喜爱。然而,在风筝大赛的那个下午,阿米尔赢得大赛冠军后,出去寻找追风筝还没有回来的哈桑,在小巷尽头,亲眼目睹了哈桑被阿塞尔强暴,他却因为懦弱和害怕,不敢相救,而是默默地转身逃离了现场,这一切,被遭受凌辱的哈桑看在眼里。
亲密无间的友谊从此不再,从那天晚上开始,阿米尔少爷犯上了失眠,陷入了无尽的愧疚之中。善良的哈桑早就原谅了阿米尔,然而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并且设计让哈桑和阿里离开了他家,回到了哈扎拉人集居的贫穷落后的远乡。

俄国人入侵了阿富汗,接着是更加暴戾的塔利班上台,阿富汗陷入无尽的战乱和贫穷,阿米尔和父亲不得已背井离乡,移民美国,艰难谋生,从此与哈桑天各一方。
多年以后,阿米尔少爷大学毕业,并且实现愿望成为一名作家,因多年操劳而染病的父亲,在看到阿米尔与同是阿富汗人的聪明美丽的将军的女儿订婚之后,安然去世。
一直不育的阿米尔,有一天接到拉辛汗临终前从遥远的白沙瓦打来的电话,希望他务必回一趟阿富汗。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很多关于哈桑的事情,关于哈桑对他的至死不变的友谊,也告诉了阿米尔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他希望阿米尔无论如何,一定要回一趟喀布尔,处理一些事情,因为“那里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充斥着饥饿贫穷、随时夺命的流弹、塔利班阴影的喀布尔,在童年时的死敌、如今的塔利班成员的阿塞尔手里夺回了哈桑的遗子——索拉博,付出的代价是:脾脏破裂、牙齿脱落、上唇裂成两半、左眼眶骨破裂、7根肋骨折断、下巴打开、肺被刺穿。在最危急的关头,第一次见到阿米尔的索拉博意识到这就是父亲哈桑经常跟他提到的“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阿米尔少爷,11岁的索拉博,拿出随身的弹弓,准确地击中了阿塞尔的左眼,他救了阿米尔一命,同时做到了他的父亲哈桑在他这个年龄时,为了保护阿米尔少爷,曾对不良少年阿塞尔说过的“我会打中你的左眼,让你变成独眼龙阿塞尔”……
12岁那年冬天那个下午发生的事情,哈桑和拉辛汗早已原谅了阿米尔,而阿米尔按照拉辛汗的指引,在“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上,也终于解脱了自己。
然而,父亲已经不在了,哈桑也不在了。哈桑一辈子也不知道,他的“一生中最好的朋友”阿米尔,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
文学就象艺术一样,没有界限,不因人种、国藉、民族、性别、年龄而异,优秀的作品无论何时何地,都一样地打动人。我们对于阿富汗的了解,仅止于电视中偶见的塔利班、恐怖袭击等寥寥几个字眼,《追风筝的人》,带我们领略这个国家自70年代以来的宗教、风俗,人民生活遭受的变乱和苦难,以及阿富汗难民在美国的生存状态,他们对于美国的印象……无论文笔、故事情节,还是主题思想,它都是一部非常深刻、极具启发,同时又温情脉脉,让人永远不会放弃追寻希望和美好的作品。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