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吉利瞄准百亿级产业集群 桐庐切入新能源赛道(桐庐新能源产业亿元赛道)

“快递之乡”桐庐,做起了新能源“蛋糕”。

5月17日,桐庐县举办今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项目推进大会,总投资247.15亿元的10个项目,包括投资10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吉利科技集团年产能12GWh动力电池项目等,“新能源”成为最大标签。

如今,桐庐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三大赛道:以金贝能源、艾罗能源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全县产值已达近30亿元;以浙富控股、东芝水电等为代表的水电产业,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以湘滨电子、英飞特等企业为代表,桐庐正在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牵手吉利瞄准百亿级产业集群 桐庐切入新能源赛道(桐庐新能源产业亿元赛道)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年第一季度,桐庐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2.2%,剑指百亿级产业。
一度靠旅游和快递扬名,桐庐何以在新能源的产业赛道上“策马扬鞭”?

无中生有还是推陈出新

桐庐新能源产业其实起步很早

追溯桐庐新能源产业的开端,要从郭沫若的一首诗说起。
1961年,郭沫若看完富春江七里泷电站大坝后,写道:横斩溪流七里泷,半江大坝已凌空……可见,桐庐水电起步之早。

得益于富春江水电站的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总厂、富春江电厂等诸多配套厂迅速建立。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这些国营企业陆续改制,大量技术人才涌入民营资本,桐庐水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涌现出浙富股份、荣升机电等一批代表,还吸引日本东芝前来布局。

由于地势起伏大等优势,桐庐不少乡镇纷纷建设小水电,2004年,在合村,一百多平方公里就有6个小水电。
此后,桐庐水电产业保持高速发展:2008年,桐庐的水电产业产值达26亿元,相关企业达70家,被授予“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称号;2013年,桐庐从事水电相关企业达300余家,产值达亿元的企业就有17家。

起步早、集聚快,但为何近年来,桐庐还未给人以“新能源重镇”的印象?归根结底,产业离真正的特色化、集群化和高端化还有较大空间。
比如,曾经辉煌过的水电产业,由于设备制造偏单一和传统,渐渐放缓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桐庐转向了光伏产业。
2013年,桐庐经济开发区50MW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更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但此后由于产业结构层次偏传统、优质资源导入不足等因素,光伏产业也遭遇“成长的烦恼”。
去年,桐庐县光伏装机容量120兆瓦,发电量1.1亿千瓦时。

2019年,桐庐发布新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完善优化政策服务等手段,助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伴随“双碳”战略深入实施,今年年初,桐庐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提出壮大新能源、磁性材料等四大优势产业。

“产业为县域发展起到钢筋铁骨作用,桐庐新能源产业到了突破瓶颈的时候,到了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
”桐庐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区域竞争还是产业协作

桐庐新能源产业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是浙江近年来经济发展坚定不移的目标。

环伺在桐庐周边,已形成两类新能源产业的“高个子”——

在温州,得益于海岸线长度、滩涂面积、海岛数量均占浙江五分之一的优势,集聚400多家风光、储能等规上制造企业,打造一条“核风光水蓄氢储”的产业全链条。
今年,温州将实现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100亿元;

在湖州,赛道更加聚焦,以长兴新能源小镇为核心,依托天能、超威等龙头企业,形成以新型电池等三大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长兴新能源小镇已入驻350家相关企业,新能源产业有望突破千亿。

虽然路径不同,但两地都抓住了各自优势资源。

对于规模较小的桐庐而言,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比较优势,同样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
在桐庐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桐庐提出“优资兴业、聚人兴城、强产兴县”三大战略,这也给桐庐新能源产业划定了“路线图”。

水电,向多样化能源设备制造延伸,以即将建设的桐庐抽水蓄能电站为契机,抢占抽水蓄能新方向;

光伏,光储智慧能源产业园打造“储能”新增长点。
在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智能光伏储能系统的领先技术,光伏业务加速发展,一季度产值同比“暴涨”300%。

新能源汽车,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之所以能顺利落户,就得益于桐庐将富春未来城、富春山健康城、桐庐经济开发区等平台整合成一个大平台,提升了产业招引能级。

不久前,浙江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推广“光伏+农渔林业”开发模式,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和建设,加快储能设施建设等。

“我们立足两个转变,加快经济增长动力向依靠大企业、科创型企业转变,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向智力支撑型、技术支撑型转变,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桐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重大机遇还有现实挑战

新能源+快递业,能擦碰出什么火花

在走出“三通一达”的桐庐,不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新能源+快递业,能擦碰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顺丰速运与云快充达成合作,为其货运车辆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快递成为新能源技术的主要应用市场,新能源技术为快递领域注入绿色活力,二者相互赋能。

深化“快递回归”的桐庐,已招引培育快递及关联企业319家,涵盖总部经济、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新能源物流车早已不是新鲜事。

于正在壮大的桐庐新能源产业而言,“三通一达”都是已在的潜力市场,资源与市场的碰撞,衍生出可观的放大效应。

同时,桐庐另一个正在打造的百亿产业集群—磁性材料,是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必不可少的核心材料,有助于降低各类电机的耗电量,为桐庐做强新能源产业赋能。

数据显示,桐庐磁性材料产业在建和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11个,涉及精密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产值42亿元。

此外,桐庐还应抓住杭州数字化优势,助力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推动发电与信息数据融合,借助光伏+5G通信,降低电力基础设施投资。

当然,在桐庐面前,新能源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人才上,供应体系亟待完善,桐庐应加强与高校在新能源人才上的合作,建立新能源技术培训及人才培养基地;

再比如,桐庐还应加大新能源金融上的探索,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县级基金,引入各类基金上市公司持股平台,推动更多金融资本助力新能源产业集聚。

善谋者致远,不妨给桐庐一点时间,期待它在“低碳绿色”的大道上,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路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