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心理学是研究建筑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边缘性学科,是心理学与建筑学的交叉学科。建筑心理学这个名词由德国人H.沃尔芬(H.Woffin)在1886年发表的《建筑心理学绪论》中首次被提及。1970 年在伦敦金斯顿工业大学举行了首次国际建筑心理学术讨论会。
从概念上建筑心理学发展到现在不过50年,还是一个很新的学科,但建筑与人的心理自有人类出现就一直存在并相互影响,起初人的能动性对建筑影响巨大,随着建筑形式的变化和增加,建筑对人的心理、精神需求,甚至行为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以至于人在建筑的潜移默化中在引导或改变着人的心理内核和外在的状态。
国外建筑心理学脱胎于“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关注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种系统观,在建筑心理学上是把建筑和人的心理融为一体的。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是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建筑心理学中主要是从人对信息加工后导致心理变化看建筑与人心理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
国内建筑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讲,相对于国外发展很晚,但是建筑心理学不因名词而产生,在中国乃至在全地球,只要有了人类,建筑与人的心理就产生了关联。在中国与建筑心理最相关的学问就是“风水”。
历史上给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中国人在风水的指导下,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话讲:“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是把住宅人性化,说明格局搭配得当,对住宅与人都是很重要的。
中国风水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建筑影响人的心理方面的实践和理论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积淀,其中的很多理论已经达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地步,建筑心理学已然成为了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之一。
进入21世纪已经二十年的中国,中国人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安全感、不幸福感、焦虑、压抑乃至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新冠疫情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心理学工作者为了推动人更好的适应和调适这种状态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心理学毕竟是一门科学,科学范围内还存在很多的争论,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各个心理学流派在某个范围内都有道理和效果,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包打天下”,另外心理学指向向内的心理探索,但因为意识不到位、金钱不够、没有好的心理导师等因素的制约,心理探索虽然人人都需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深入其中。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正为着困境提供了一条外在因素影响心理的途径,因为建筑是人须臾都离不开的。
建筑心理学中的建筑不单指各种建筑物,只要是有人类参与制造的一切自然的非自然的环境和物体都可以笼统的称为建筑,小到一只一张芦席,一双碗筷,大到穿云破雾的超高层摩天大楼,甚至有人类涉足的大自然都是建筑的范围。再扩大一些,计算机虚拟世界展示的“元宇宙”中的一切也可以归到人类建筑的范畴中。
由此建筑这个“高雅中的功利”表现最强烈的领域和人在困苦中追求幸福快乐的心理达成了一个统一,也就是说,通过能影响人心理的建筑和人为了心理需要而有意识的建造建筑就成为了人人可以操作的最佳心理发现和心理疏导的工具。
事实上当下心理学已经有这方面的尝试,比如“沙盘”、“人偶”、“小物件”等心理技术的应用,因此普及建筑影响人的心理科学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这一点在中国有3000年的群体实践,中国古代建筑为了传达“礼教”在建筑的所有方面都有预设,建筑营造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心理的框架内,在中华大地创造出无数各样建筑,从城市布局、皇宫、官署、园林、祠堂、寺庙、军事设施、民居、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等各个方面为中国人营建出了一个中华文明下的影响中国人心理的建筑大观园。即便人们可能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但只要身在其中就被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
比如面对皇宫高墙大院产生的威慑、官署严整规矩的布局散发的秩序、秀才家门楼比没有科举人家的要高一些的荣耀、四合院从一进到父母居屋的层层抬高的尊贵、筷子头尾代表的天圆地方、称重的秤按照16两所代表的北斗七星加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昭告天下的童叟无欺与公平交易等等,这些影响中国人心理的建筑比比皆是。
有鉴于此,从建筑入手,从古今中外的建筑去发现影响人心理的元素,或者创造性的自己动手去建筑,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容易上手的一个心理发现和解决的途径。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建筑心理不仅涵盖的日常生活,其中还包括人类的最基本需求,比如性、死亡、甚至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