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前几天咱们这边一个小伙子开着新买的小鹏汽车,结果在高速路上出了点乱子。车子的智能驾驶系统突然“卡机“了,吓了他一大跳。听听这事儿,你说让人家怎么放心开这种“聪明车“啊?那小伙子姓郑,在杭州做个和法律打交道的工作。
去年他可是花了大价钱,买了辆小鹏P7新能源汽车,车价都26万多了。为了体验那种自动驾驶的感觉,他还专门多掏了2万块,装了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那可不是普通的定速巡航啥的,是能在高速上自动变道超车,甚至接管整车的那种高级货色。
谁知道刚修好车没两天,小郑就遇上了这么个棘手事儿。晚上开车回家的路上,他启动了那套智能系统。一路上风风光光,车子自己就开上了高架路。可半路杀出个祸根,屏幕突然僵住不动了,连道路识别啥的也看不到了。

就这么卡着,一动不动。要是小郑没仔细盯着,还以为一切正常呢。幸亏小郑警惕性高,发现不对劲就立马接手驾驶。你想啊,要是他那会儿没反应过来,祸从口中生啊!
万一撞上人或车,那可就糟了。
后怕归后怕,眼下最让人生气的是,车子的系统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罢工了,也不知怎么回事。小郑当即就把情况反映给了小鹏汽车的售后和客服。你猜怎么着?对方居然云淡风轻地说,这不过是个偶发的软件故障,让小郑把车送过去再查查看。
唉,软件故障就软件故障吧,可你们卖给人家的,可是标标准准的商品啊!
咱们花钱买东西,起码得保证质量吧?更过分的是,小郑提出了两个诉求:一是查清楚这次故障的根源,二是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种卡顿。
谁知道小鹏汽车的人竟然直白地说,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做出这种保证。你说这话能冒多大?就当消费者是吃白食的啊?我看啊,小郑是怎么也说服不了小鹏汽车的人了。要是换了我,我也得炸毛了。
花两万块钱买个不靠谱的玩意儿,还被人狡辩推三阻四,谁受得了啊?小郑都明确表态,要走法律程序维权了。旁人看了,也是一边倒地同情小郑吧?毕竟作为消费者,他的权益显然受到了侵犯。不过啊,我们也不能全怪小鹏汽车。
你想啊,智能驾驶这种高科技,哪有百分之百稳定可言?偶尔出点小状况,也在情理之中吧?关键是,小鹏汽车的态度确实有问题。作为企业,最起码也该诚恳一些,主动查明原因,及时修复BUG。更不该对消费者那般敷衍了事,简直是自视甚高、目无尊卑啊!
其实啊,类似的事故屡见不鲜。去年南京就发生过一起特斯拉失控撞车的事儿;北京也有家人险些因系统失灵酿成大祸。我自个儿也遇到过,有回上高速的时候,车子的自适应巡航突然罢工,吓得我是魂飞魄散。
从此我就深有体会了,啥时候都不能全信赖那些所谓的智能系统。你看,现在汽车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好些老年人根本跟不上节奏。就拿我爷爷来说吧,开着几十年的老爷车,对智能驾驶之类的新玩意儿是一窍不通。不过呢,咱也不能因噎废食。
毕竟科技就是为了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关键是要用对了方式。我的看法是,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消费者,大伙儿都得保持谨慎。企业要加大投入,不断升级优化系统,确保产品质量;消费者则需树立正确的期望,切不可将系统当成万能。
至于政府,也该及时出台相关法规,加强监管,给双方划定责任边界。总之呗,大伙儿都得互相体谅,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通力合作,汽车智能化才能真正造福大众,让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就拿这次事件来说吧,希望小鹏汽车能及时反思,主动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小郑那边也要理解科技的局限性,保持耐心。大伙儿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就是让这项新兴科技尽快成熟,惠及你我他。
对于此次事件,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喜欢文章的话还请关注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