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交通工具设计方案就收获了法国Strate设计学院Offer!(交通工具设计方案设计学院收获设计)

我:哈喽Trinity,首先恭喜你顺利拿到Strate offer,也要祝贺你顺利毕业~今天请你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历!

Trinity:谢谢~

我也曾有个服装设计师梦后来一想衣服是穿在人身上的车是“穿在几个人身上的”好像差不多嘛

我:当然我们很希望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来从事这个专业,但汽车确实是男孩子天性上比较喜欢的。
你是怎样选择了这条路呢?

三个交通工具设计方案就收获了法国Strate设计学院Offer!(交通工具设计方案设计学院收获设计)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Trinity:我⼩时候看时装秀喜欢上了服装设计这种创意性的工作,如果说男生都有⼀一个汽⻋的梦,那女生都有一个漂亮衣服的梦,而我的大学读的是工业设计专业,好像也注定没什么戏了……大学里知道了汽车设计这个方向,感觉它的艺术创造性很强,很能发挥设计师的风格。
当时我想,衣服是穿在人身上的,车是“穿在几个人身上的”,好像差不多嘛,于是我开始试着接触和学习这个专业。

有⼈可能问为什么不坚持学服装设计? 一是当时确实没机会, 二是对我而言服装设计师的职业规划复杂而不可期。

脑子里没有车的思维定势也是一种优势

我:你提到了男孩子对这个专业天然的热情和兴趣,你怎样看待“懂车”这种优势?

Trinity:确实一些男孩子对车的热情支持他们在专业上一直进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身边一帮男孩子聚在一起谈车谈得热火朝天——几几年什么牌子的什么车,哪个厉害的设计师,外国学校的哪个毕设,而我就参与不了讨论,也不知道他们大部分时间在说什么。
为此也神伤过呀,直到现在说心里话我这方面也还是个小白。
所以他们聊的时候会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悄悄偷学嘻嘻~

Trinity课堂写真之暗中观察

不过对于我来说,脑子里没有车的思维定势也恰恰是一种优势,思考方案的时候能更自由些——我脑子里抹不掉的“服装和车”的想法,对于专业的新鲜感,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种尝试,也支持着我的学习过程。

以前我理解的设计流程是一个梭形现在是一个葫芦形

我:带着“新鲜感”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Trinity:虽然说有“新鲜感”是好事,但是个中过程还是有点曲折的。
作为工科生,最开始接触汽车设计时看到一些美术生同学的美术基础,会对自己有些怀疑。
当时对学习汽车设计的标准就是——图炫。
我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画画的,所以按这种标准去学一开始很受挫。
后来跟着几个设计师做方案才对汽车设计有更多的理解,图表达清楚的才是好图,在此基础上图炫是附加值,所以逐渐放下了心里的担子。
我的作品集方案都是力求表达清晰,没有太多加工的炫图 ,当然我以后会试着炫一炫。

另一个认知的转变是设计流程。
之前对于那些“画图环节”非常在意,认为那几乎是设计师的全部了。
后来我确立了留学的目标,也大概知道自己需要一些新东西,就发现之前对设计流程的理解让我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受,以前我理解的设计流程是一个梭形——出几个方向最后选一个方向,但是会在几个方向时质疑一开始的出发点不够有趣。
参与创新概念课时Sandeep给我们的“丝毫不贴地”的brief可以说逼迫我重新正视了前期Research的重要性,因为项目背景未来到完全没有给我任何画车的想象力,只能通过详实的概念来逐渐勾勒出心目中的图像,于是脑海里那个梭形变成了葫芦形。
第一个“大肚子”是在概念上,可以有天马行空的东西,第二个“肚子”才是解决方案的多样,保证第一个“肚子”够大够有趣,到第二个肚子才会更有信心,也会有更多想法。

我:你院校申请有且只有Strate,为什么?

Trinity:对于Strate我的目标还蛮明确的,巴黎是很多女生向往的时尚之都啊,学习设计的氛围很好。
我在开始准备作品集前自己也做了些功课,发现Strate的课程更重视设计思维的提升,跟传统意义上的“做车”不太一样,这很酷。

针对“法式偏好”,有趣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我:听说今年申请的人挺多的,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如何获得Strate青睐的呢?

Trinity:是的,所以后期我的心态也放的比较平,全当申请是一次学习和尝试。
对我来说改变最大的还是Sandeep那次课,他在课程中提了一个问题:未来的城市到底需要怎样的交通工具或者出行方式?这次课也让我一个小女生难得理性了一次,结果我发现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设计方案绝对不只是“看起来酷炫”这样,充分考虑城市里的环境、人文问题,提出合理而且新颖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在接下来的作品集工作中我也尽量多的关照这方面。
这次课也让我明白整个方案过程中哪些工作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
作品集是一次没有说话的presentation,我需要用最直接清晰的方式把我的设计流程表达清楚。

Trinity在Sandeep课上的汇报

针对Strate的“法式偏好”,我尽量每个方案都去尝试有趣的东西,享受这个领域给我的新鲜感,也就是海鲜王常说的something new something interesting。
我也知道如果是“拼车”,可能很难跟那些petrolheads抗衡,而有趣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在面试的时候,大boss Mike也问了我一个有趣的问题——想要什么样的超能力。

我:那你怎么回答的?

Trinity:这个问题当时我也有点懵,急中生智联想到了作品集里面的概念,说我想有一种把人造材料替换称自然材料的能力。
在北京住了一年,感觉城市让人有些压抑,如果让高楼都变成绿色覆盖的“树屋”,有流淌的清水,居住在里面感觉会很好,我的第二个方案就有想要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不过准确地说我也形容不出是种什么能力。

只用了三个方案就拿到offer

我:聊聊作品集吧,拿三个方案就过了申请,方案是一定有东西啊。

Trinity:首先奉劝后来的申请者还是要做足四到五个方案,感觉这样会比较稳妥……

我第一个方案是针对未来重庆的城市形态,设计了一个实现城市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共生的交通工具 。
因为像重庆这种地形特殊的城市,城市是呈纵向发展的。
方案雏形是在Sandeep课上完成的,每一步都很有趣,从开始发现城市一个特定问题到模型制作到出图 。

第二个方案一开始我就想做与建筑有一定联系的设计,展现eco-friendly的想法,然后我从东京上班族的生活出发设计了这个生态居住公共交通工具。
后来也惊喜地发现同时间也有国外设计师想法跟我差不多,看来大家都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第三个方案主要是内饰方面,我想要让看作品集的人发现我内外饰都能画,所以做了一个Y-3跨界的方案。

女生在这个专业里真的很有优势

我:现在有什么学习上或者申请上经验想跟大家分享吗?

Trinity:首先明白自己留学想获得什么,读研是一个拔高的过程,在作品集里展示可塑造的潜力至关重要,如果作品集泯然众人,可能提不起老师的兴趣。
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学校,看上去最好的学校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再就是多磨练基础吧,我觉得图的表现力是我的弱项,如果图很炫作品集还是会很炸眼的。
在ZacDesign我认识了一些大牛设计师,他们画过很炫酷的官图,见到他们手稿时我明白了那些图不是靠技巧,而是基础的沉淀,在这一点上不要本末倒置。
还有建议申请的同学做好时间规划,尽早通过语言考试,尽早递交申请材料。
还有就是,女生在这个专业里真的很有优势,至少比较受到大家照顾啊(据说还有申请加成),有想法的小姐妹一定要采取行动!

值回车展票价的一张合影

我:从去年夏天到今年5月这段时间在ZacDesign最难忘的经历?

Trinity:首先是身上多出的肉……如果说具体的事情的话两件吧。
一个是Sandeep那次课(不好意思我总是想提),课程里定时定点完成相应的内容。
想想第一天想概念整个工作室就搞了一个通宵,海鲜王泽哥陪我们熬到半夜,所有人靠红牛在顶,不断推翻不断被怼,大家讨论概念到一种亢奋的状态,这种气氛特别开心。
像之前讲到的好多人做的汽车设计都是如何让车看起来很酷,而Sandeep带来的却是观念上的转变。
他告诉我的是现在的车成为了城市的负担,在未来可能车就不是车了,光这一点就能对比看出他的思考方向和我们的差异——可能因为sandeep也是Strate毕业的,所以他的想法和strate的理念路子相同 。
面试时Mike问我说我觉得我和其他人的差别在哪儿:我就套用了Sandeep的观点——其他人可能更注重汽车造型方面的东西,怎么让车更酷,而我与他们的差别就是我做的是what city needs和what people needs。

Trinity课堂汇报

另一件事是今年北京车展跟奔驰总监戈登瓦格纳的合影啦~当时我们想找他合影但是周围好多设计师在跟他谈事情,所以一路从宝马展台尾随他(实际上是一队人)到大众展台(所见极其有趣),心情特别忐忑。
最终终于鼓起勇气上去要合影,太激动了话都有点说不利索,瓦格纳还是蛮有亲合力的,跟我们聊了一下,还邀请我以后出国了可以来奔驰看看。
拍完照激动了一下午,感觉媒体票值回来了!

开心到模糊的合影

我:现在申请和毕业的事情都忙完了,有什么打算?

Trinity:把语言准备好,暑假回ZacDesign再练练,毕竟看了Strate毕业展感觉压力还是不小。

我:感谢你的分享!
再次祝贺你!

Trinity:谢谢!

ZacDesign课程咨询微信:zaclo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