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瓦匠(瓦匠瓦工山路砌砖匠人)

百度一下,不难查出有关瓦匠历史记载,秦唐汉瓦前期已兴起,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记载:“大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状请瓦,且言瓦工惟我所能。

瓦匠,在家乡称之为匠人也!
也就是工地上所说拿高工资的大工师傅,老百姓眼里挣大钱的主儿,

「山路」瓦匠(瓦匠瓦工山路砌砖匠人)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人说过,我的家乡是“匠人窝”的地方,指匠工的高产区,这也没有什么夸张可言。

看吧!
平时谁家若建个房修个屋,动员一家老小齐上阵,左邻右舍来帮忙,谁都会拿着铲刀在墙头上砌砖,就连邻家的张婶也不示弱,拿起铲刀码放起砖头来,也像模像样。
还不误搭讪道:“当年俺和恁张叔在工地上认识时,就是相中他会这把手艺的。

回想前几年男婚女嫁时,媒婆说媒提亲时,总会先问男方的是:“你家孩儿会不会匠人?”或给女方提示:“人家的谁 ,挣得是匠人工资”之类的话。

不像如今是:“你家有车么?城里有房没有?”,也不再问问会哪门手艺活?好似坐享其成的年代到来了。

瓦匠,建筑行业里各工种 里带头大哥,工程队有句谚语:“工程未动,瓦匠先行。
”所指的是未开工之前,瓦工师傅们先打头阵;承担着搭临建,垒灶房,圈围墙等等,所有的一系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瓦匠是每一个施工队伍的中标兵;早期建筑工程大多以土方砖混结构为主,活儿做的好不好?首先看的是瓦匠师傅把式好不好?瓦工队伍硬,工程队腰杆子自然也直挺挺的,说话也硬气。

由于需求瓦工量较大,从而也会出现“瓦工荒”,瓦工的工资自然也比其他工种高出许多。
于是有了学“匠人热”。

一块砖头四四方方,看上去规规矩矩,但到了房子的边边角角,却成了“刺头儿”,更巧的手,再蛮的力,也很难把这些砖服服帖帖码成一条线。

但匠工会,没有经过一年半载熬磨的人也别想能轻轻松松搞定。
能工巧匠大多是从年轻时学手,一半靠勤学苦练,一半靠悟性,也就有了“一把刀”与“二把刀”的区别,也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在学徒工的位置徘徊。

瓦匠,有人也会认为是手持瓦刀砌砖的工匠,瓦刀只是一种干活的工具,早在三十多年前,已退出我们林州工匠的手中 ,以铲代取刀,大大提高砌砖的效益。
据说,早期天津“林工”牌的桃铲是特意为林州瓦工的打造,流传于“林县的铲,获嘉的刀”,特指砌小红砖标准的“三一”砌砖法的示范。

现在砖制造的多样化,黏土砖,水泥砖,陶粒砖、还有加气块。
从而砌砖的工具也五花八门了;有桃铲,有尖铲还有使用偏铲。

林州瓦匠;一个用劳动力创造的品牌。
自十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走出太行山区,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城乡建设中,只要有建筑开发的地方,就有林州瓦匠的身影。
在匠工队伍中有父子兵、兄弟连、还有“老虎班”,及夫妻组等等。
他们用“红旗渠精神”树立起建筑行业的工匠标杆,美名其曰:“林州瓦匠”。
尤其在晋冀津京地区赫赫有名,并不单指瓦匠队伍庞大,还指手艺精湛,活儿干的漂亮。

“能得殊荣,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是“天下无敌”,只是我们注重我们的砖业,更注重我们匠工的品质。
还要向 同行业的“湖北粉刷工”和“四川木工”学习。
”一个林州瓦匠师傅,在工种比武表彰大会获奖感言。

曾经有一位瓦匠师傅说过:“每当我拿一块砖时,就像给砖深深鞠一个90度躬,再恭恭敬敬搁放到墙上,就像拜佛一样虔诚。
每天几千次弯腰,好似在做热身运动,能说我不爱自己的行业吗?” (后续)

作者简介:孙相德 林州市东姚镇东姚村人,退伍军人。
林州市2015年度创业带头人,建筑行业中的农民工。
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立足于民,写实民生,用心记录身边的人和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