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石梯村:深山里“开”出乡村振兴路(村里万元村民乡村劈山)

近年来,仅有830人的涉县合漳乡石梯村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开山筑路,劈山引水,在村庄规划、粮田保护、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村民衣食住行、精神面貌有了质的飞跃。

保田——

石梯村有上下河滩两大块约300亩农田,被村民称为“保命田”。
上世纪50年代,村民为改变守着漳河缺粮吃的落后状况,勒紧裤带,劈山引水,建成一条长5公里、宽2米的引水渠,保障了良田浇灌。
但1963年、1996年两次特大洪水冲毁了90%的滩地。
石梯村村民没有被困难打垮,撸起袖子加油干,数次组织男女老少闭门落锁去修滩。
为确保粮田安全度汛,2020年,村里争取水利部门支持款40万元,用水泥和钢筋加固续打宽2米、高2.2米、长3200多米的顺水护地大坝,抗住了2023年夏季每秒3000立方米的洪峰,“保命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涉县石梯村:深山里“开”出乡村振兴路(村里万元村民乡村劈山)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通电——

石梯小水电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发展起来的,从挖机坑到建机房再到制造水冲大轮,都由村里自制,石梯村也因此成为涉县首批有电的村。
随着生产生活发展,家用电器增多,用电量增加,一个机组的小电站已跟不上农业生产和群众用电需求。
2019年,村“两委”收回由外地人承包的水电站,由村集体管理,又购置了一台机组,扩大了电站规模,并开挖加宽了电站渠,加固了拦水坝,扩大了水流量,发电量成倍增长,村里年收入也由过去的8万元增长到18万元。
尤其是2020年电网改造后,街巷装上了高杆路灯,家家户户安上了电表。
村里随即办起米面加工厂,修建了水池,水管铺设到院,通上了自来水,过去那种靠推碾推磨、下河滩担水洗菜洗衣的生活方式成为历史。
群众高兴地说:“真是电通百通啊!

修路——

上世纪60年代,石梯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乡村简易公路从村下经过。
70年代修建跃峰渠时开辟了一条盘山道,由村下改道村上。
2000年后,在村村通工程中,盘山道改为宽4米的水泥路。
2019年,涉县启动台(台庄)—田(田家咀)公路建设,石梯村积极融资筹资,村民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投工投劳,与沿线9个村一道,在原乡村小道上劈山斩岭,将路面拓宽为8米,铺成柏油路;同时,城乡客运班车从村中穿过,一日6趟,为运输和村民出行带来方便。
村民们购买了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或用于代步出行,或从事服务行业。
村民们高兴地将台田路称作幸福路、康庄道。

景美——

发挥优势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石梯村位于涉县最南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该村多举打造旅游风景线,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修复硬化S型盘坡路,加强了原有108级台阶式保护;再现有200年历史的放河灯场景,吸引四邻八村群众前来观赏;主动打造申报红色之地、造纸之乡,加强乡政府旧址修复和管护,积极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充分发挥位于冀豫两省五县区(涉县、磁县、峰峰、林州、安阳)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动员群众利用物资交流会,互通有无,促进了区域民间经贸交流和旅游。

致富——

石梯村所倚凤凰山坐北朝南,漫山松柏参天,山上有山庄窝铺农家乐,到了雨季,瀑布飞泻,十分壮观。
但这么好的美景却长期沉睡在大山里。
2019年,村“两委”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招商引资,并动员在邯郸上班的村里人任永红回乡投资开发,修筑2公里盘山道,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在任永红的带动下,村里又发展了养牛、养羊、养猪以及农家乐小超市、家电修理、水泥销售、小吃店、小卖店等8个不同类型的专业户,为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本文来自【邯郸日报-邯郸网】,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