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问界回应:电源线信号线被瞬间切断 引热议(车门事故新能源信号线电源线)

问界M7高速追尾事故反思:新能源汽车安全仍需完善

一、事故概况

2024年4月26日下午4点左右,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15km/h的高速追尾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养护车。
这起事故造成问界M7起火,车内3人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一名2岁儿童。
事发视频显示,救援人员试图打开车门但无法成功,只能砸窗救人。

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问界回应:电源线信号线被瞬间切断 引热议(车门事故新能源信号线电源线)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根据问界官方通报,事故车辆为问界M7 Plus后驱版5座2024款,于1月购自运城4S店。
发生追尾时,车速115km/h,已超出该车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工作范围4-85km/h。
碰撞过程中,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正常。

二、事故原因

本起事故引发了舆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存在局限

问界M7搭载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其AEB功能只能在4-85km/h范围内工作。
115km/h的高速已超出该系统设计极限,因此未能成功避免碰撞。
这再次说明,现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仍有较大局限性,驾驶员不能完全依赖,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2. 车身结构设计有待加强

尽管安全气囊正常打开,但3人仍然遇难,说明在这种高速猛烈碰撞情况下,问界M7的车身结构强度和吸能设计还有待加强。
有专家,撞击过于猛烈可能导致车内控制系统整个失效,使得机械开门系统也发生变形无法打开。

3. 车门无法打开延误救援

最令人痛心的是,车门无法打开严重延误了救援,导致2人被大火烧焦而遇难。
官方解释,115km/h的高速撞击使前机舱和乘员舱内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被瞬间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
但这也凸显了隐藏式门把手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隐患。

三、新能源汽车安全有待完善

这起惨剧再次敲响了新能源汽车安全的警钟。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其安全性能在遭遇极端情况时,仍有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1. 提高车身吸能和防护能力

面对高速猛烈碰撞,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吸能和防护能力,确保乘员舱在首次冲击后保持完整性,为乘员提供更有力的保护。
这需要车企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2. 优化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现有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存在明显局限,无法覆盖高速行驶等复杂场景。
车企应加大投入,尽快推进L3甚至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应用,真正提高驾驶安全性。

3.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即使做到上述两点,极端情况下仍可能发生事故。
新能源汽车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发生事故后车门能够顺利打开,乘员能够迅速撤离,救援人员能够高效施救。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需要重新审视和优化。

除了车企的努力,政府和整个社会也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相关法规标准需要持跟进和完善,从源头上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
要加大对违规超速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从用户端杜绝危险驾驶行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