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洗车中心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资金紧张、人手不足等等。尽管如此,洗车中心负责人吕学泽对未来仍然抱有很大期望。
“我才43岁,还可以再奋斗10年,”吕学泽希望洗车中心能够延续,并为汕头的心智障碍者就业提供一条可参考途径,“我很赞同曹军说的‘梦想庄园’,如果能够实现,喜憨儿们的晚年就有了去处。”
这两个月来,喜憨儿们有怎样的变化?目前,他们又遇到哪些困难?日前,再度走访洗车中心。

运营两月得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认可
截至目前,汕头喜憨儿洗车中心洗车数量累计超过300辆。“与市区洗车店相比,这样的业绩不算理想,但现在的情况比预计的要好。”吕学泽告诉,原本想着一天能有3、4辆车的业绩就好,没想到现在平均一天7、8辆车,相比刚开业时洗车数量翻了一倍。
每次洗完车后等车主验收车子,吕学泽会邀请他们在建议本上留言。“洗得认真干净”、“有架势(潮汕话,意为动作标准)”,观察到,建议本上密密麻麻的留言,大多是称赞喜憨儿们的话。一位特意来洗了四次车的车主在建议本上写道:“每来一次心情都会变好。”
每天都有会有新的顾客来到店内洗车,吕学泽了解了一番,他们或是因为看到发布,或是由于朋友熟人推荐。不少车主还会多次光顾。吕学泽非常感恩车主们对喜憨儿洗车技术的认可,他希望车主更多是因为满意于店内服务才再次光临,而不是出于纯粹做***的心态,“洗车中心不能一直依靠着别人的爱心发展,(我们)良心上过不去,经营也没法持久下去。”
吕学泽说,营业两个月来,洗车中心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与支持。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办人曹军经常给予线上指导;市残联理事长吴彬雄也多次到店视察,询问洗车店的状况并对洗车店的发展提建议;广东狮子会汕头代表处给洗车中心捐赠了泡沫机、LED显示屏、液晶电视、水缸机等设备,以及每月供应300斤大米和30升食用油。
此外,一名自闭症青年的母亲柯女士也捐赠出其孩子的画作,挂在洗车中心进行义卖,款项用于补贴喜憨儿洗车中心。吕学泽表示,这些支持让洗车中心较快地步入轨道,也成为大家努力工作的动力。
在店培训并登记在册的喜憨儿有15名
每天上午10点,指导师傅王俊嘉会和喜憨儿们开早会,强调他们的工作内容。“(他们)需要一遍遍地教才能记住。”王俊嘉妻子黄女士在他忙碌时,会来到店内无偿帮忙照看喜憨儿。
王俊嘉告诉,清洗一辆车,通常需要5到6位喜憨儿分工合作。每一位喜憨儿的工作都安排得非常清楚,每一个步骤他们都牢记在心。
当车辆开进店内停好,患有轻度智力发育迟缓的陈全(化名)先拿起水枪将车身喷湿,接着换枪喷泡沫,其他喜憨儿则攥着毛巾站在一旁等待;陈全一停下,他们便上前围着车子开始擦洗。
随后,患有先天耳聪和智力障碍的林泉(化名)清洁机头盖和后备箱,患有智力障碍的连伟(化名)除尘,智力迟缓的女生詹洋(化名)负责清理驾驶室,唐氏患儿翁斌(化名)负责擦拭擦车身的积水。指导师傅王俊嘉和何国雄随时注意他们的动作规范与否,并检查成果。
吕学泽告诉,洗车中心开业至今,已经有数十位心智障碍者的家长与他联系,或致电或亲自上门询问自家孩子就业的可能性。“最小的一位心智障碍者为十二岁。”吕学泽说,他会通过与家长的交谈、结合自己照顾自闭症儿子的经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特质和性情,与指导师傅交流过后,留下合适的人员。
“有些家长的想法改变了,不再认为心智障碍孩子是累赘,他们有了寄托。”吕学泽说,目前报名洗车培训并登记在册的心智障碍者有15人,已渐饱和。
亟待为喜憨儿们解决社保问题
虽然目前平均一天有7、8部车的业绩,但要保证洗车中心的正常运转,一日至少需要洗30辆车。吕学泽细细地算了一笔账,16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每月租金是3500元;水电费至少1000元/月;每天的午餐供应是两菜一肉一汤,一月便是几百元;除此之外,每月还需各自支付两位指导师傅远低于市场价格的2000元工资。吕学泽说,目前支撑洗车中心的是他和12位家长筹集的几十万钱款。
资金的紧缺让吕学泽不敢随意改造环境。不超过20平米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套旧沙发和茶几,窗户玻璃贴着洗车收费标准、支付二维码,墙上挂满曹军指导他们开店前的合影等等。日常,吕学泽便在这里办公。
办公室的隔壁是一间杂物间,吕学泽打算将它改造成多功能休息室,准备购进两用兵乓球桌、跑步机等。让喜憨儿在休息时间,可以在里边做点有益身体的锻炼。此外,为了让喜憨儿们有个休息的地方,他们在铁棚下辟出了一块空间改造为“特教室”。“特教室”里准备了茶具和电视供他们消遣。
资金是目前运营遇到的困难之一,比资金更紧张的是人手。为了帮助喜憨儿,王俊嘉将自己经营的汽车维修店改为了如今的洗车中心,自己也放弃了原先每月七八千的收入。妻子一开始并不认可他的决定,但随着和大家相处久了,逐渐发现喜憨儿们的单纯,也理解了丈夫的决定,“如果经营得下去,就一直做下去吧。”
43岁的何国雄目前也拿着微薄的薪资帮助洗车中心。开业十多天后,因为不便一直吃盒饭,何国雄主动承担起了为喜憨儿做午饭这一任务。喜憨儿林泉的母亲每天也都来店里做义工,负责买菜。
吕学泽想请专门的生活老师来教喜憨儿,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但受限于资金,只能由两位指导师傅兼任生活老师,教他们日常生活的人情世故。“他们很单纯,你对他好,他都知道。”吕学泽说,喜憨儿们喜欢跟在师傅后边,缠着师傅带他们“去踢桃(潮汕话,意为出去玩)”。
当下,吕学泽希望为喜憨儿们解决社保问题,“关于残疾人缴纳社保的政策还不够明朗,希望政府多些扶持,让他们多一重保障。”
【特写】
喜憨儿“提起洗车就干劲十足”
詹洋是店里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今年17岁,去年刚从特殊学校毕业。她是家中长女,底下尚有一对正常的弟妹,父母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弟妹身上。在来到洗车中心之前,她一直待在家里做零碎手工活。
“洋洋爱笑、爱跳,又总是自言自语,”吕学泽停顿一会儿,“没人听她想说什么,她就说给自己听。”每次詹洋在店里蹦跶时,吕学泽和指导师傅总会叫停她,慢慢地,“她就不怎么跳了”。吕学泽不厌其烦地教詹洋:“你不要自说自话,有什么想说的,和叔叔说。”渐渐地,詹洋有时候也愿意和吕学泽说自己的想法。
吕学泽和指导师傅们发现,詹洋自理能力很好,只是不太懂男女之分。于是他们不让她在特教室(给喜憨儿的休息室)休息,常常让她待在办公室内,并反复告诉她“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每次,詹洋只是点点头。
詹洋的妈妈也乐于见到女儿细微的变化。詹妈妈前两年很烦恼,对女儿的未来感到迷茫,“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詹洋的妈妈告诉,每天早晨,只要她一喊“起床”,詹洋马上就起身准备上班,下雨天也坚持着,这让妈妈十分欣慰。
“尽管现在每天接送三个孩子来回很累,但总归有些盼头。”詹洋的妈妈希望女儿能在洗车中心变得比较“聪明”,也希望她未来能够自理、成家。
同样对上班感到欢喜的还有陈全,当听到要来采访,他高兴地在家里念叨许久。见到后,他兴奋地说自己的姐姐也是,并邀请与他在外地的姐姐***通话。
陈全的姐姐告诉,他从前无法坚持做好一件事,但如今提起洗车就干劲十足。陈全每晚都和她***通话,同她讲洗车店里的新鲜事。“我弟弟开朗了很多,”她说,“可能是在店里接触社会,找到了别人对他的认同感。”
在几个喜憨儿中,陈全最为“活头(潮汕话,意为机灵)”。吕学泽自豪地讲:“洗车的各个程序,他基本都会,连轮胎都清理得很干净。”他和指导师傅一致认为,当陈全将所有步骤都学会并熟悉掌握时,就能够去到普通的洗车店和正常人一起工作。
言及此,吕学泽转过头对着陈全说:“你要刻苦啊。”陈全用力地点了点头。
(本文照片发布经采访对象同意)
【全媒体】余丹
【实习生】胡少华
【摄影】胡少华
【作者】 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