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里有个热门话题,说是一位准车主在网购新能源车时,遇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状况。你们听过“马卡龙“这个车名吗?听着就很有趣,这不是一种法式甜点的名字嘛?原来是一款新能源小车的车型名,这名字也太特别了吧?可怜那位准车主,还没拿到手的“马卡龙“,就被车商给“剐蹭“了。要是你在买新车时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听我给你们讲讲事情的经过吧。前不久,一位叫章先生的市民在杭州一家“蔚车新能源车城“订购了一辆五菱宏光“马卡龙“新能源车。这款车的裸车价才四万六,章先生一看价格实惠,正好给年纪大了的老两口当代步车,就交了三千块定金。可谁知道,才过了二十多天,就接到车商的电话,说车子出了点小问题。
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原来那辆五菱“马卡龙“在运输途中不小心给剐蹭了,前保险杠左下角有一块小剐痕,大概半个指甲盖那么大。可就这么小小的剐蹭,车商居然想赔章先生七百块钱,然后自己把剐痕修复一下就了事。唉,你说这算怎么回事啊?新车都还没交货,就已经受损了,这点钱能够弥补吗?

章先生当然不答应啊。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车刚买可就受这么大的委屈了,哪有不生气的道理?章先生提出要么换一辆新车,要么直接退车退款。可是车商却对他说,换车的话等待时间会很长,要不就接受他们的赔偿方案吧。你说这话能不能信啊?明明是他们的错,居然还要消费者吃亏。
我看啊,这事儿说到底还是车商太过理直气壮了。“人无完人,马无完全“,小小的剐蹭确实无伤大雅,但作为消费者,谁愿意花冤枉钱买一辆新车就被剐蹭的货色呢?更何况,这辆车还没交付验收,双方也未签订正式购车合同,章先生完全有权退车拿回定金。
其实呢,类似的新车被剐蹭事件屡见不鲜。就在不久前,我一个朋友在网购了一辆新车,等了老半天终于说是到货了,结果一打开车门,发现副驾驶座位上居然有一个人的手印!
你说这算什么事儿啊?分明就是有人在里头做了手脚。我那朋友当时就把车一口回绝了,要求换一辆新的。
像这种情况,作为消费者,我们完全有权力选择退货或换货。“钱货两讫“嘛,我们用诚心钱财换取商家的货物服务,如果商家做了亏心事,那就别怪我们消费者动了火气。再说,新车毕竟价格不菲,可不是几百块钱就能搪塞过去的。
对于这种新车被剐蹭的情况,我的看法是,商家应该先主动向消费者诚恳道歉,然后给出合理补偿,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是否接受。如果消费者不满意,商家就应尊重他们的决定,无条件退车退款。毕竟消费者才是上帝,他们的权益应当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这事儿啊,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消费环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不少商家为了营利,总是喜欢占消费者的小便宜,对消费者缺乏基本的尊重。其实只要诚信经营,保证货真价实,自然就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了。就拿这起事件来说,车商如果一开始就以诚恳的态度给予合理赔偿,或许就不会闹到最后双方对簿公堂的地步了。
我劝那些经营者啊,可得记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营生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要诚实守信,讲点道德底线,以至诚对待每一位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和好感。否则呢,一味地占小便宜,只会让自己的生意步步败退,到最后也是吃亏上当。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维护自身权益也是必修课。遇到商家霸王条款或者不合理对待时,我们要勇于申诩,用理性和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明显不合理的交易要坚决拒绝,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我觉得这次事件还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训。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作为经营者,诚信则是立足之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经营行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总的来说,这起事件折射出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我们要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消费维权机制,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这种伤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也要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每一个人都学会捍卫自己应得的权利。只有消费者和经营者理解并尊重彼此,共同遵守市场规则,我们的消费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这事儿啊,说来话长了。不过咱们作为小老百姓,也要为自己的权益把把脉。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做个精明能干的现代人,才不会上当受骗。祝大家生活愉快,购物顺利!
对于此次事件,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喜欢文章的话还请关注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