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箬横150公顷水产养殖 实现尾水资源无污化排放

走进养殖场,这里的养殖区网格分明,错落有致,繁茂的大米草、芦荻等绿植长满了整个养殖尾水处理塘。
在滩泥水坑中,数台增氧机正发出“轰轰声”,生态过滤坝体也处理着顺渠而入的尾水,远远望去,俨然像一片美丽的湿地公园。
而类似这种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系统在箬横镇内还有17套。

梁正方是温岭市繁融特种生态水产养殖场的负责人,从事龟鳖苗种繁育与生态养殖20余年。
在其185亩的养殖区内,也拥有着一套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系统。
他说,2018年建成的3200平方米的生态渠道,让养殖塘里的环境焕然一新。
“基地尾水结合人工湿地和快速渗率的原理,依托河道生态净化和修复技术,提升立体净化能力,对塘中的龟鳖苗百利而无一害。
同时,也确保了养殖区外水生环境不受污染、破坏。

为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资源无污化排放,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能力,2018年起,箬横镇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截至当前,共建成单体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点位13个,尾水处理示范点4个,海、淡水类建成比例基本持平,且相关尾水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转,所排放的尾水也符合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标准。

温岭箬横150公顷水产养殖 实现尾水资源无污化排放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据了解,箬横镇拥有水产养殖场37个,总养殖面积近150公顷,大多分布在东浦、东片两大农场,以养育青蟹、鱼虾及龟鳖为主。
箬横镇农办工作人员表示,为严防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被挪移等现象出现,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水环境质量,推动绿色水产养殖发展,该镇将利用当前建设工程验收契机,根据有关工作要求,经常性开展专职巡查工作,并在每年开展至少两次的排放水质检测,形成常态化水产养殖尾水资源管控机制。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