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平台,“微治理”发挥大作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光社区党委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社区做了2000份民意调查,共梳理了五大类373个问题。
根据列出的问题清单,社区党委仔细研判,决定围绕“1院落、6楼道、1村巷”,积极探索近邻化平台的构建。围绕着“相信人、组织人、发挥人”,社区党组织将“末梢神经”延伸至小区楼栋、延伸到村口院落,以“一碗热汤的距离”凝聚人心,构建有温度、有韧性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2000份民意调查
现场议事,“凝心亭”应运而生
“电瓶车车库经常漏水”、“回家晚了没地方停车”、“小区花草不像样子”......在新光嘉园的“凝心亭”里,居民们就该院落区的现状问题正在召开议事会,现场讨论激烈,一项项议案也正在协商落地。
开展庭院议事
说起“凝心亭”这个名字,还是有些故事的。在征集的30多个名字中,居民尤林洁提出的“凝心亭”这个名字脱颖而出。尤林洁是一名中学老师,多次主动加入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治理。“凝心亭”的牌匾,则由辖区85岁高龄的退伍老兵朱鑫昌书写,他说,“能够为社区做点事,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退伍老兵朱鑫昌为“凝心亭”书写牌匾
“凝心亭”的过道里,竖立着《居民公约》。这是新光社区综合了2000份的意见征集形成初稿后,再经过多次修改总结而成。“公约要有,但更多的是需要自觉”、“希望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一条条的居民留言,预示着新光社区的居民文化正在酝酿而生。
党员先行,居民自治显成效
在“凝心亭”附近的花廊边,树立着一块鲜艳的红色标牌,上面写着“旺庄老龄一支部责任区”。针对该区域绿植破坏严重的问题,该支部的党员们带领周边群众对该区域进行了治理。植树节,大家种上了月季花,但由于缺乏经验,原先种植的月季花濒临夭折。
在“凝心亭”的一次现场议事会上,这个难题被提上了议案,集思广益下,大家想起了住在旁边楼栋的园林工匠刘师傅。在社工的引导下,由刘师傅担任技术指导的“苗圃队”正式成立了。队员们责任分工明确,修剪、固定支架、隔热、培土,协力为花廊进行整修和养护。“苗圃队”队长戴荣珍说,“这片区域我一定管理好,打造新光嘉园最美的花园”。
刘师傅指导“苗圃队”养护花草
通讯员 周倩
扬子/紫牛 季娜娜
校对 苏云
来源:紫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