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镇姑娘考公失败后再次当沪漂濒临抑郁但从未想过躺平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465位真人故事

我是大新,1997年出生,安徽人,目前是一名滑雪媒体编辑。

从小镇出来的我,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独自打拼。
住过7人合租的房子,睡过朋友出租屋的地板,第一份工作不到一周就被辞退,我至今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但我仍然喜爱这座魔幻的都市。

我小镇姑娘考公失败后再次当沪漂濒临抑郁但从未想过躺平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这里我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
这里的人们背景丰富,姿态万千,这座城市安全自由,平等开放,美与新鲜都很密集。
在上海,建筑可阅读、城市可漫步,我认为是最适合女生居住的城市。

(在北京旅游的我)

我从小寄住在亲戚家,父母都是工厂里的体力劳动者,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会回家。
我是独生女,但是从小并没有享受过属于独生女的宠爱,但也很自由,属于放养长大。
对自己的人生也是全凭自己的意愿来过,不会听父母和亲戚的任何建议。

小时候的我喜欢到处瞎逛,在田野的柳树下编花环、去发小家爬树、骑电动车兜风。
是村里最“疯”的孩子,在初中时还有精神病院“院长”的美誉。

因为家里比较穷,我很早就有兼职的经历。
从初中的暑假开始找兼职,自己赚零花钱。
什么发传单、工厂计件工、摇奶茶、收银员…几乎集齐了所有能兼职的工种,我对钱很早就有渴望。

大学是在安徽铜陵上的,学的广告学。
大学做的兼职不多,父母是给我生活费的,偶尔的兼职是为了去做其他事。

记得,我有一次在学校附近的小超市当收银两个月,赚的工资全部用在了李健演唱会。
那时候,李健在全国巡演,前几站我是没钱看的,但合肥巡演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用赚的钱去看了。

一场演唱会看下来,除了1000多的门票还要加上去合肥的来回路费,幸好那时候合肥有同学,可以借住一晚,不用掏住宿的钱。

(在李健演唱会现场)

记得当时因为老板拖欠工资,为了能赶上演唱会,我是先借同学的钱去看的,等工资发下来还给了同学。

在李健演唱会遇到了很好的保安,他放我去了第一排,近距离看到了李健。
那之后实习攒的钱,我也几乎用来看李健在南京的演唱会了。

李健长得好看,幽默,这两点很多人都有,但只有他,我第一眼就喜欢,他有一种看不见说不清的气质。
演唱会现场有蛮多小姑娘小伙子的,他的粉丝画像很年轻,全年龄都有。

复读后还是只考上二本院校的我,实在不能算作“小镇做题家”,但是我确实是我们村为数不多留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的小镇姑娘。

工作后的我更是开始了很疯狂的特种兵式旅游,不放过每个周末。
我工作三年手里只有2万存款,我会把钱毫不吝啬地用在吃喝玩乐穿上。
我在用一种很辛苦的方式富养自己,在生活与现实的考量中,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身边的亲戚朋友离大城市太远,不管是地理上还是心理上,以至于会过分妖魔化这里,比如生活成本太高,当地人排外等等。
有几个学习比我好的亲戚也不会选择上海,而会选择南京、合肥这样更亲民的城市。

(城市亲切可爱的一面)

我作为一个二本出身的文科生,坚定地要来上海,家里人其实并不看好,就像当初也不看好我选择复读一样。
来上海全凭一腔热血,和不知者无畏。
刚好有同学在上海也是我来上海的很大原因,这决定了我不需要鼓足多大的决心。

第一次来上海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实习期结束我就回家了,那个时候一篇推文都会让我焦虑一周,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好,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是公司给我的一个能不能留下来的考验,而我因为怯懦和不自信错过了,但现在看来那真是我接触的工作里最简单的一种了。

当时,我和大学同学7个人合租在一个很大的房子里。
实习的工资只有2000多,我当时分摊的房租是500,所以吃喝很简单地应付。
回家时甚至还攒到一点小钱,现在回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到的。

(我拍的上海的夕阳)

因为同学多,所以还是很热闹的,周末也会一起在客厅沙发看电视闲聊,现在那个屋子的7个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在上海了,大家基本回老家了。

当时大家的公司基本比我好,有的人在4a广告公司,有的人在cbd,办公楼能看到东方明珠。
我的公司算是很普通的,也不算广告公司,应该是新媒体公司。
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周报月报,价值不大,成长空间也有限,但当时没有特别大的心气要在工作上有所建树。

上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东方明珠。
很奇怪,我第一次去看东方明珠居然起了鸡皮疙瘩。
所以我对东方明珠还是很有感情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去看看。

那时,我会感慨我的leader一个月8000的工资,感觉好高!
现在看看真的不多。

实习结束那年,因为疫情工作难找,我回到老家,在老家的博物馆当了一年的见习生,顺便考公。

博物馆的工作很清闲,但我一天花在考公的时间上不足一个小时,我骨子里还是向往外面的世界。
所以连连落榜后,靠着一个月2000的工资,我又攒够了一笔出发基金,经过了杭州又到了上海。

(我拍的东方明珠塔)

2020年毕业后,我正式来上海找工作,遇到了很大的挫折,疫情只是一部分原因。
在一腔孤勇用完之后,其实我发觉自己除了什么都不会,还极不自信。
为数不多的勇气会在为数不多的面试里极速耗光,以及为数不多的存款。

那时候我借住在大学同学的出租屋里,睡在两个同学合租的一间屋子里的地板上,我只跟其中一个同学关系好,这样的打扰我是鼓足了勇气和厚脸皮的,后来的结果就是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至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在一周内被辞退。
我当时面试的是一个电商公司,面试路上下了暴雨。
我全身都被淋湿了,就那样去面试,最后居然通过了。

那个领导非常不好相处,对我很苛刻,一点都不包容。
其实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我应该学得算快的了,这一点我也跟教我的同事验证过。
没想到第五天就被hr 叫走,说我和这里不适合,不愿意说真正的原因,导致我现在还想不明白自己哪有问题。

那次的打击也是蛮大的,出来在马路上不可抑制地哭了,这也是我在职场上唯一一次哭。
再后来又收拾好心情成功面试进了一家地产广告公司做文案管配生。
那家公司压力很大,经常加班,但也很包容,遇到了很好的leader,也遇到了不好的leader,最后只坚持了6个月便辞职了。

(我的工作照)

在找到现在的工作之前,我还有一份长达一年的工作,是在一家小而美的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都是通过投简历然后面试获得的。

我在面试中是很不会积极卖自己的,比较实诚,所以进不进全凭面试官的眼缘。
现在的公司也是广告公司,只不过滑雪媒体公司是老板新开的公司,我是被借调过去的。

我们公司其实也是压力型的,老板很看重产出和工作量饱不饱和这个问题,前前后后亲眼看到很多同事被劝退,包括招我进来的前leader。

我待了快一年多,也是按一个个小目标撑过来的,比如从目标撑过中秋、国庆、过年,一直到撑过端午。
现在在媒体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有意义也有趣,同事也很厉害,能带我见识更大的世界观。

同事们大多家境很好,为人处事很体面,很有情商。
对待工作认真的同时不卑微,会拒绝老板的无理要求,同时不得罪老板。
而老板确实也更喜欢这样的员工,大于我这种不会拒绝,情商又低的员工。

在公司做了文案编辑后,我也出了好几篇爆款。
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并不擅长文字,作文只能拿及格分。

(为了工作学习滑雪)

这个世界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也不乏高台和人才。
这些年我因为工作吃过不少苦,一度濒临抑郁,但我从未想过离开上海或者换行躺平。

因为只有这份工作能赚到过万的薪资,以支撑我无法摆脱的物欲和看更大世界的筹码。
更何况我现在的工作甚至还能让我体味到成就感,我从一个害怕卷的人,变成一个主动卷的人。

在我的20+岁里,我奉行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打卡式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我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都抱着一种打开的心态,会去体验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

我会去看大家都在看的爆剧,去种草一些让别人疯狂的事情……因为我生怕错过什么,只不过这一切最大的阻碍是没有足够的钱。

比如,我同事最近推荐我去马来西亚考潜水证,让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虽然花销可能并不是很大,但我对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早已另有安排。

(上海的微博之夜凑热闹)

体验这个世界也不是非花钱不可。
我做过电视剧和广告片的群演、去过法院旁听……

做群演也是我一个前同事告诉我的消息和渠道,她给我推了一个上海的群演领队。
因为能看见陈晓,我和当时的室友便积极地报了名,4点起床,一天下来非常辛苦,工资只有70元。

但和其他群演交谈后,竟发现还有人以此为生。
他们有的是横漂临时过来接活,因为长期做这个工作也有模卡,便有了前景群演的tittle,工资是170元,但我觉得还是太少了。
说一句不礼貌的话,我觉得他们大部分人的外形条件真的很难评价,很难让你相信这样的长相在《喜剧之王》里也能成功。

(在上海偶遇关晓彤)

其中一位对演戏这件事还非常热爱,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当走路背景板,还给自己加了满满的戏,做了很大的动作,还教我走慢一点多入些镜头,结果就是被导演浅浅呵斥了请走快一些。

他们的财务状况从穿着可见一斑,还有人用着苹果初代的手机。
他们大多数对我们这种凑热闹的群演新人都很友好,但在涉及请求分享更多资源和渠道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敷衍了事。

话又说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生活的方式各种各样,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式,何尝不是最好的生活呢?

上个月为了见一面我非常喜欢的王嘉尔,临时请假,在马路上站了八个多小时,把两条马路的人熬到最后只剩十个,终于在车窗外得到两秒惊鸿一瞥。
其实我并不确定能不能看到,但我是一个对下定决心要做到的事情不会轻言放弃的人。

(惊鸿一瞥的王嘉尔)

体验这个世界最大的反馈,不仅是可以搞懂一个领域或学会一个技能,还能看见众生相,从而进一步打开自己的认知,认识更多的人,就认识了更多的生活方式。
让你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人生不是轨道,人生也不会轻易完蛋。

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是出小镇以后的bonus。
比如职场上会遇见专业很有天赋的厉害的前辈和有趣的人。

我现在还是一个编辑,更是通过采访认识到了更多很惊艳的人。
有很多人因为爱上滑雪改变了人生轨迹,甚至放弃高薪或编制的工作去全职滑雪。

还有的人是卷王,家庭好,学历好,工作好,生活好,什么都好,连对待爱好都能去考职业证书,还是有很多人在享受卷这件事的。

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对我来说的好处可能等同看书的好处,即更有底气去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因为这样也行,那样也行。

(旅游中我拍的美图)

我在亲戚朋友们眼中一直是一个潇洒的形象,我已经做过数不清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其实我知道自己变得没高中以前那么开心和松弛了。

这个原因我认为是还无法对待生活游刃有余。
一个美丽的姑娘裸辞去大理旅居三个月的故事,让处于天花板内压抑的自己无比向往。

仅因为看了《去有风的地方》就下定决心裸辞,一个人去了大西北穷游。
一个背包,26天,七八座城市,全程硬座加青旅,一路到西藏,没怎么跟团,一个女生是可以去旅游的。

洛阳是一个汉服文化极其恐怖发达的地方,在那里不穿汉服可能才是奇装异服,体验一次最便宜的才39元,街上最多的店铺也是汉服馆。

天津给我一种很欧的感觉,氛围非常惬意,食物很有美丽值。
北京的胡同很有人气,除了三里屯这种地方其他地方也比上海接地气,北京大爷很有趣,很E。

北京动物园的所有熊猫我都喜欢,但是五道口给我很卷的感觉,路上的人都说外语。

(北京大爷很有趣)

在西藏的一个牧场,偶遇了一个男生,他一开始本来只想来这旅游的,没想到留下来做了志愿者,一待就是3年。
他还给我指过山上的野路,包括通向雅鲁藏布江景区的路,和其他秘境。

我问他为什么不发在网上,他说不希望这样的秘境被破坏。
他还问我愿不愿意去面试他们的志愿者,虽然很多人喜欢这里,但我发现我并不喜欢。

但我也确实在西藏遇到了坏人,简单地说就是在天没亮出发的时候,被一个意图不轨骑电动车的男人差点追上。
幸好旁边有加油站才躲过一劫,这是我一个人去了那么多地方第一次遇到坏人。

对我的打击很大,以至于在看了那么美丽的羊湖也没有被治愈,因为我开始质疑我一直坚信的一个女生也可以单独旅行这件事,而且我发现情绪上的问题通过旅行并不能解决。

我很喜欢猫狗,但我没有养。
因为我这种生活方式不配养小动物,只能电子吸猫,随身带猫条喂野猫(为此还被抓了打了狂犬疫苗)。
去大街上撸别人的狗,上海大街上的俊猫靓狗真的很多。

(在西藏拍的日照金山图)

关于爱情,我是母胎单身,并且明确知道自己不会在五年内结婚,也不会相亲。
我不想稳定下来,我害怕自己被婚姻和孩子拴住。

而且以我的消费观,我连猫都不敢养,我的父母能容忍我任性,但别人的父母应该很难。

但我仍期待爱情,只是不会刻意寻求,主打随缘。
我一直说自己亲缘淡薄,爱情缘更是没有,因为连喜欢的人和喜欢我的人几乎都遇不到。

对于工作,在没找到其他既赚钱又喜欢的工作前,还是会坚持做文案或编辑,用我能赚到的最多的钱去解锁更多体验。

此外,我对旅行这件事虽然已经没那么大兴趣了,但下次裸辞,预计会到云贵川粤看看。

这些年认识的几个上海人,我发现她们除了对婚姻很开放,还有很强的“出国留学”等我没有的心智,还有工作上的自信、为人处事的大方、很强的赚副业的能力等,只是这些我都学不来。

(在长白山滑雪)

上海是最适合女生居住的城市,包容、建筑可阅读、城市可漫步。
梧桐区是中国最适合citywalk的城市,因为这里包容、平等、安全。
优秀的女性非常多,决定了女生在这里可以自由生活,比如穿衣,再暴露也是合理的,不用惧怕眼光的。

未来几年,我想我还是会留在上海,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上海的氛围、天气,还有永远不会看腻的街道。
但其实向往的生活是,一座城市生活一次,过上迁徙式的生活,以及达成出国成就。

人生不是轨道,是一片原野。
就像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一样,没有一个选项生来伟大,也没有一个选项注定平庸。

我们一时的弯路并不能决定胜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你现在快一点,我后来突然加速,你喜欢阳光大道的宽阔,我喜欢羊肠小径的独特,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呢?生命的长度大致相同,但灵魂的宽度和深度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

【口述:大新】

【撰文:周舟】

【编辑:乌溪雾】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
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