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是新绛,不是新疆。
新绛是山西的一个县,古称绛州,相当于地级市。
为了区分新绛和新疆,当地人说小新绛,大新疆。

新绛县我去的比较少,但给我的初始印象不错。主要是80年代末我从侯马去新绛,看见县城的那一幅景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一座水泥桥横跨汾河两岸,当然桥下是有水的了,汾河的水清悠悠,哗啦啦滴流。岸边是菜地,田间分布着劳动的人们。越过桥头朝县城看去,县城坐落在高处,主街呈坡道延伸,最高处居然是一座尖顶建筑,县城就像个城堡。虽然比不上德国的小天鹅城堡,但城堡、河流、田野、人们,多么像俄罗斯油画的的画面。
原来那尖顶建筑是个教堂,原谅我的无知,那时确实没有见过教堂。那时我们看电影都是《地道战》、《地雷战》、或样板戏,后来看电影《39级台阶》才知道那个尖尖的里面一般都有个钟,神父穿着长袍,拉着绳子敲钟,跟高老忠的姿势差不多。
慕名来到新绛县,但我竟找不到去教堂的路!
导航指引的地方,路窄不说,怎么看都像是死胡同。
赶紧靠边停车,找个人问问。
别说,人家导航竟然是对的,就是这条路。打着喇叭加着油,终于冲到了教堂门口。阿门!
新绛天主教堂始建于抗战前夕1937年,主要是荷兰籍人士孔昭明提拔担任新绛教区的主教,他妈一高兴就赞助了45公斤黄金建设这个教堂。1940年完工,距今也就80年,所以看起来没有那么古老。文革时期被粮食局当做粮库,用围墙围起来,外人不得入内,也就保护起来了。
解放后孔主教私藏枪支电台,对抗政府,被驱逐出境了。
但整个教堂的建筑艺术很是真的学习滴。
教堂的正面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尖顶,窄长条的窗户,角边采用罗马柱,跟索菲亚家居一个风格。
仔细一看,全部采用中国工艺。
看局部和地主家差不多。
大量采用了砖雕艺术,不过图案是外国的。
建筑工艺水平也是不错。横平竖直,砖缝均匀。
这两个尖顶虽然要水平,也不费多少材料,但确实适合当地标。
教堂内部
没有横梁,采用拱形结构。和陕北的窑洞差不多,但典型的无梁结构应该是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
侧面有二层,但没有采用常见的彩色玻璃。
新绛天主堂居然和青岛、上海、广州教堂称为全国四大天主教堂。
望着狭窄的小路,我喝了口防城港金花茶,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