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老街|港城第一家发电厂(电灯公司发电厂东电老街)

海属之地第一次供电始于民国9年(1920),由新东电灯公司供给,在这之前赣丰面粉公司为生产用曾自发电,不对外供电。
民国8年(1919),沈云沛次子沈仲长,感觉这电灯是个新鲜玩意,肯定能赚钱。
于是邀请海州乡绅名士,商谈成立电灯公司之事,有人赞许有人摇头,毕竟电灯是个新事物,心中没底。
沈仲长是省议员,在南京见过电灯,就介绍大城市电灯如何好,如何便利云云。
乡绅们以地租过活店铺收钱,在他们眼中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电灯公司如何谁也不知?沈仲长是好不容易动员本家姻亲,筹集银元7.4万,于民国8年8月由东海县知事报呈江苏省长公署,获准成立新东电灯股份公司,这就是我市第一家发电厂。

新东电灯公司由沈仲长出任董事长,赵静扬任经理,董事有武同启、林钺、刘振殿、沈东生等。
初期新东电灯公司只有一台76千瓦小型蒸气发电机组,还是海丰面粉公司倒闭后,股东买下来的,因为容量小只能供给200余只白炽灯用电。

传说清朝未年,外国商人想将电灯打进中国市场,知道必须要先经过老佛爷这一关,但慈禧对这新玩意不感兴趣,于是外国商人买通大太监李莲英,偷偷地在乐寿堂装上了电灯。
傍晚时分老佛爷回宫,发现宫中挂着不少各色“茄子”,质问李莲英,小李子笑而不答。
跪拜道:“该上灯了吗?”慈禧吩咐道:“上!
”李莲英示意小太监,立马合上电门,顿时灯光大放异彩,五颜六色,喜得老佛爷是高兴,李莲英连忙奏道:“这就是电灯。
”从此华夏城市,开始有了电灯。

新浦老街|港城第一家发电厂(电灯公司发电厂东电老街)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使用电灯的城市,清光绪5年(1878),美国时任总统格兰脱到访上海,英国人特地运来一台小型发电机组,在外滩发电。
点亮灯泡,从8月17日到18日,只照了两个晚上。
到了清光绪5年(1882),在上海乍浦路,由英国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第一家发电厂。

上海街头首次出现电灯,曾引起强烈反响,没有见过电灯的中国人,知道与电有关的,只有闪电了。
那闪电可是种灾难的象征,讲究因果报应的中国人,害怕闪电降临到头上,故而急欲避之。
当电灯亮起,华人恐遭电击,惊慌失色,四散躲避,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有人视为妖孽灾患,有人言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
有仗义直言者提议抑禁,须观无害,再开其禁。
电在中国的使用,引起的短暂恐慌,是洋人始料不及的,上海开了国人使用电灯的先河,电灯的优越性被人们渐渐接受,以后各地便纷纷效仿。

当新东电灯公司第一次发电的时候,距离上海首次发电已经过去了38年,新浦人看到电灯亮起的时候,己经没有当初上海人的那种恐慌了。
第一次发电,在当时的新浦街是件大事情,只听说过大城市有电灯,距离小镇用电还遥不可及。
当新浦街也有了电灯时,人们期待与喜悦难以言表。
发电当天吸引了当地政要、乡绅富贾、各界人士,当电灯齐亮之时,众人是一片欢呼和惊讶!
不用烧油,机器转动就能点亮,能不让小镇震悍吗?马路边,店堂中都围滿了人,从来没有见过,很是稀罕。

民主路街道旁立起了木杆,高悬着15瓦的白炽灯泡,罩着搪瓷大灯罩。
两根黑线,连着商家,连着兵营,连着警局县衙。
当电灯突然亮起时,众人是一片欢呼和惊讶!
接着是唏噓一片,纷纷称赞。
不用烧油,通了两根电线就能亮起灯?洋玩意就是希奇又妙不可言。
也有懂点知识的人,向众人介绍道,那电是机器磨出来的,比起那煤油可就方便的多了!
一盏电灯的亮度,要赶上多少盏煤油灯啊!
可以想象,头回见到电灯的人,晚上兴奋是很难睡得着的。

也有人担心电会电人,又有人说木头电线杆不传电,胆小的人说下雨天不能拉电灯,众说纷纭,电灯已成为那时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电灯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使人免遭烟熏灯暗之苦。
电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先通电的商家,要求增加电灯,未通上电的申请拉线装灯,县商会也在考虑道口增设路灯,新东电灯公司股东们似乎是看到了赚钱的希望。

现在的市化路是那时的前河,新东电灯公司就选址在前河南岸,现解放中路东方大厦身底,这儿运煤取水十分方便,又紧邻民主路,离当时大街很近,立杆输电便捷。
新东电灯公司由洋人选址设计,现代化的厂房,立于镇外荒滩之上,钢制烟囱冒出滚滚浓烟,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这海隅小镇--新浦,开始了与现代化接轨。

7.4万元的前期投入,对新东电灯公司是个长线项目,效益来自电费的收入,价格制定甚是敏感。
一台机组局限性太大,经济不合理,价格低电灯公司亏损,太高又没有市场。
由于新东电灯公司是自成电网,发电用途单一,用电又全部集中在晚上,白天锅炉封火,晚间电灯齐开,既费煤电压又不稳,缺煤停机也就成了长态,加之机纽维修,设备开开停停,电灯忽明怱暗,开业以来一直亏损。
人们对洋玩意有了摇头的看法,感觉用电灯花钱多又不方便,于是又点起了煤油灯。

民国《新电界》杂志曾刊文“参观新浦电厂记”:“ 电厂与市尘有一河之隔,民国十年立。
有火管式锅炉一座,原动机为卧式单缸蒸汽机两座,正在修理中。
发电机两部,各以革带连接于原动机 。
该厂每夜二时,停止馈电,每日燃煤约六吨,煤价十九元,每月灯费收入,尚不足三千元,数年以来,计亏银达八万元。

民国十四年(1925)陇海铁路由新浦延伸到大浦港,各地客商涌至新浦,港口运输带动了商业发展,商业需求又促进了对电的需求。
新东电灯公司又看到了希望,更换了旧锅炉,增设了新的发电机组,添置了热水器,加装了凝汽机等节煤设备,公司效益有所改观。
但是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生存也是举步维艰的。
据1929年4月3日《东海民报》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旅旅长谭曙卿召集地方各团体,讨论维持新东电灯公司办法。
”当地报纸也据新东电灯公司状况,不断披露电灯公司主要困难是缺钱,为什么缺钱呢?一是当初设备投入不足,二是偷电严重,军队用电不交钱。
潭曙卿在会上要求,各欠费用户先行交付电费三分之二,新东电灯公司从速购买发电设备。
各用户欠费由公安局派人协同上门收缴,规定军队和公安局半价收费,要求电灯公司于1929年4月20日恢复供电。
以后如有军队再发生偷电行为,电灯公司可报告县商会转呈军队机关责令停止。
军队正常换防调动时,电灯公司先行装设电灯供电,再报告县商会,事后开据发票,催交之。
新东电灯公司逐步添加设备,并扩大了供电范围。
民国二十五年(1936)新东电灯公司又借债5万元,租用闲置的海丰面粉公司厂房、锅炉和机器(位于现中央国际商场西侧),购置安装了100千瓦直流发电机组,供电效益得以改善,新东电灯公司走上了正轨。

正当公司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增加产能之时,日本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攻占新浦前,两次对新东电灯公司进行轰炸,大楼倒塌厂房被毁,员工逃散,公司被迫停产。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军占领新东电灯公司,拆除设备移至海州蔷薇河边,后由日本东亚电力公司派员维修,日本人泽井清任厂长,成立了华北电业海州发电所,即新海电厂前身。

新东电灯公司走过了坎坷18个年头,一路惨淡经营,效益时好时差,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最终消亡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

参阅资料:

《新浦大街经济史略》张传藻,连云港市文史资料第七辑。

《新海电厂抢修纪实》张正云、沈若铭,连云港市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马鉴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