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车修好了,
您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吗?”
日前,在济南大学八食堂广场,

济南大学一位退休老教授满心欢喜,
“小伙子热心又细心,修车技术也好”。
老教授口中的“小伙子”
是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义务修车服务队的一名队员。
修车队创立于1991年,
队员们都是学院低年级的大学生,
秉持“为同学服务,奉献社会”的理念,
以义务修车活动为主体,
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园师生及
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
自行车和电动车维修服务,
服务范围涵盖
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故障诊断、
零部件更换、常规保养等方面,
为校园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近日,服务队在济南大学八食堂前为师生义务修车。 学校供图
成立33年来,
修车队累计修车1.7万余辆,
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1.05万小时。
曾经有人问:
“修车队的同学牺牲自己的
休息时间为他人服务,
又累又没有报酬,
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听到这样的问题,
他们往往说:
“看到车主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看着他们阳光的笑容,
我们也很开心,
这也许就是‘值得’的意义。”
在同学们的眼中,
修车队是一个团结友爱、
能为他人着想的团体。
“小刘同学,你方便到我家来一趟,
帮我给小女儿组装一辆自行车吗?”
接完电话,
修车队的小刘就从宿舍出发了,
骑车一个小时
赶到打来电话的张一平家中,
组装、调试刹车松紧,
细心调整了适合小女孩的座椅高度。
张一平女儿在修车队队员的帮助下,
很快就学会了骑车。
33年来,
机械工程学院义务修车服务队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
现就读山东大学研究生的颜若彬,
大学期间曾任修车队队长。
“在修车队的那段经历,
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历练。
正是这些修车服务的经验,
锻炼了我的动手劳动实践能力,
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
修车队的工作也让我接触到了
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
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兴趣。”
颜若彬说。
从1991年到2024年,
修车队的队员更新交替了
一批又一批,
认真负责、踏实勤奋的
志愿服务精神和修车队传统,
也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下来。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20日04版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报魏海政 通讯员 刘珂珂 孙成政
责任编辑|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