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就是10年(修鞋孤寡老人鞋子残疾人长沙晚报)

“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少了,也许再过些年,修鞋行业会慢慢消亡。
”1月5日,位于长沙县金茂路上的修鞋配钥匙小店里,52岁的店主李正良向道出感慨。
门口,“本店免费给残疾人、孤寡老人修鞋”的牌子格外醒目。
“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一直免费下去。
”他说。

修鞋32年,见证时代变迁

20岁那年,李正良由亲戚带入行,开始学修鞋。
“以前大家的生活条件不好,鞋子坏了都会来修。
特别是当时那种一两百块钱一双的‘下不得地’的鞋子,鞋子坏了主人好心疼,我都会尽全力帮忙修好。
”李正良告诉,那时候他一个月修鞋两三千双,生意格外繁忙。

一干就是10年(修鞋孤寡老人鞋子残疾人长沙晚报)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修一双鞋少则一元钱,多则两三元钱。
而那时候的木工、泥工一天也只有五元的收入。
”李正良坦言,尽管自己当时一天收入有二三十元,属于名副其实的“高收入群体”,但是修鞋这个行当大多数人都“瞧不上眼”。
凭借诚信经营和好手艺,他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从摆摊到开起了小店。

32年转瞬即逝,当初的青葱小伙也逐渐过了“知天命之年”。
“大家的鞋子越来越好,修鞋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鞋子坏了基本上就直接淘汰掉买新鞋。
”如今,李正良一个月差不多只能修100双鞋。
他感慨颇多——时代在变,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富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值得欣喜。

帮扶弱者,坚守公益初心

李正良脑子活,干了两年修鞋后开始学配钥匙的技艺,实现“多种经营”。
随着时代发展,他从修鞋、配钥匙“转型”到开锁、卖智能锁,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十年前,一位孤寡老人来到店里修鞋,李正良见其日子过得不容易,便没有收钱。
从那以后,再有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来店里修鞋,他一概不收费用,还将这一“规矩”打印出来做成牌子,挂在店门口的显眼位置。
从事开锁工作后,李正良有时会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救援,如果服务对象是孤寡老人或者残疾老人,他也会按照湖南省锁业协会的“行规”免收开锁费。

世事变迁,李正良的修鞋工具也越来越先进。
尽管修一双鞋平均有15元的收入,但也利润微薄。
如今来修鞋的,也多是过惯了节俭日子的老人。
“想过很多次放弃,但一想到很多老人家对我三十多年的信任,就想着哪怕修鞋不赚钱也要继续坚持下去。
”李正良告诉,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批修鞋师傅”,若干年后这个行业也许会慢慢消亡,但是只要自己还在做,就会坚守公益初心,继续帮扶弱者。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