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成都《千里调色路》(玉树调色千里尼玛江永)

家乡很远了

可我还不想回家

歌声飘过雪山和村庄

玉树-成都《千里调色路》(玉树调色千里尼玛江永)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去寻找新鲜的肉和果实

...

万物莫西子诗 - 万物

我叫江永尼玛,来自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族人。

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千百年来,从高山到草原、从冰川到湖泊,我们的祖先沿着雅鲁藏布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自媒体爆发之后,我从平面转向***。

互联网时代,内地的流行元素,下一秒就成了我们津津乐道的聊天内容。

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嘻哈文化,藏区也不例外,那些通过抖音流行起来的表演模式,我们同样照单全收。

我想说的是,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没有落下脚步。

江永尼玛拍摄的短***在抖音上获得大量的点击量

平面摄影出生的我,对***调色充满了好奇。

一直以来,我想把具有藏族特色的视觉内容用色彩表达得更贴切,从藏族的服装、环境,色彩都是具有明显的特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和绘画有很大的区别,在绘画上可以自由的去对光影创作,动态范围也可以很好的控制,色彩上,根据自己的表达去设定,而摄像机很难保证在藏区大光比环境下暗部和高光细节的完好保存,那些处于阴影里写在屋檐下的古老经文、那些屋子里金色而富有层次的装潢,女人头发上翠绿的头饰和雪山脚下牧羊少女的面部都需要通过后期调整去修正,这也是我学习调色的初衷。

我有一个公众号,致力通过***表现藏区的人文和自然。
脸颊通红的小孩,面部黑亮的长着,都是重要的民族特征,也是自然赠与我们的buff,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需要一个美白的滤镜,我想向外输出的是高山文化,是最自然的景象,蓝天、白云、小河、植被,都是需要高度色彩还原的元素,这是最能向外界展示藏区的名片。
千百年来,我们延续着祖先留下来的色彩搭配,把它运用在乡村、城镇、寺院、墙壁、房檐,深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学调色的同时,我买了一台terra,想通过log画面做最大细节的保留,同时通过调色软件还原最真实的光影和色彩。

对四川的热爱,除了丰富多元的文化,还有一些独特的情感。

2010年玉树地震,我们学校转移到了都江堰,在那里生活学习了两年,我甚至把它当成了第二个家,是她抚平了我失去家乡的伤,所以我对都江堰是有感情的,想念那位四川支教老师,让我感受了不一样的幽默。

2010年江永尼玛被转移到都江堰民族中学

这些年,我去过北京、去过上海,去了解前沿的技术、去学习专业的知识,我们广袤的藏区,没有做影视教学的机构,每次学习,来回的交通、期间的食宿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次到成都学习,价格算是我一个最大的原因了,虽然说是基础培训,但我想,几天时间,高深的又能学到什么程度呢?任何东西,只有自己去做了、去尝试过,理解才最真切,回到藏区,那里有我创作的大粮仓。

江永尼玛在北京学习修图期间

kang-studio内景 成都

我们藏族人很少养猫,到了工作室,看了一只黑猫,藏族认为黑猫是不吉利的,老师却爱护有加,是因为爱吗?它叫孟美美。

之前我一直用的pr进行剪辑调色,不过这次学习了达芬奇剪辑,目前我还不是很能习惯,但是调色的确比pr强大很多,节点的思维其实就是绘画艺术的体现,先调光再调色,光影是着色的关键。
其实之前自己看过一些教程,里面对一级调色也是一笔带过,这次,我把一级调整理解得更为透彻,还原画面的固有色是重点,什么状态下物体才会呈现固有色呢?那就是在白光下。

不同的色光会影响画面的本质,摄像机感光元件的物理特性缺陷也会影响对光线和颜色的正确表达,把画面还原到最佳状态,其实就是绘画状态,这种状态下,画面一定不会难看,动画片是建立在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并没有太多的风格化,我喜欢宫崎骏的《龙猫》,绿油油的田野、蓝色的天空、鲜艳充满童趣的服装等等,这不是物体最本质的颜色吗?

江永尼玛平面作品

文|小黑豹爸爸 编辑|小黑豹爸爸 口述|江永尼玛

KANG-STUDIO成立在成都,致力于影片的调色和达芬奇调色培训。
我们的团队很年轻,我们没有做过什么大项目,也不装B,只是有点小技术,不管是基础理论、技术操作还是还是艺术表达,多少可以帮到你,反正也不贵。

KANG调色实验室在成都,是一家致力于帮助影片色彩提升和达芬奇Davinci Resolve调色培训计划的民间机构,为国内众多企业提供了最优质、真诚的影视后期调色服务,点解文章末尾了解更多进入官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