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醉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院校重要还是排名重要 选择高考志愿时,应该看重学校排名还是专业排名? - ...,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选大学到底是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学校比专业重要 当你毕业作为应届生找工作时,就会明白学校的差距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了,有的公司只去985、211,根本不去二本学校。你投简历时,可能在经过初审筛选时,就会因为学校而被刷掉了,根本不管你的能力与否。并且用人单位首先看到的是学校而不是专业,他们是不懂专业排名的。其中国企是最看重学校和学历的,当然,有关系的话就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上大学真的不只是学知识的,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更多的人际关系需要结交,更多的世面去见,更多的名师需要请教。假如考生分数比较高,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不用担心,但如果分数不是很高,只能在普通二本学校中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普通一本学校里的冷门专业中进行选择,会选择冷门专业。 专业比学校重要 其实重点不是一本和二本专业,重点是你喜不喜欢。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没有必要填报,即使是热门专业,就算是喜欢,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认为自己学不好的专业,也没有必要报。在二本学校里,专业和学校都要考虑,因为二本学校的某些专业不一定比一本院校里的某些专业差,所以一定要看仔细了。 还有需要注意有些院校在各省招生是不一样的,可能在这个省招收一本,可能在另一个省招收二本,虽然这样的学校你是二本去的,但学校也不会太差。选择高考志愿时,应该看重学校排名还是专业排名? - ...
应该看重学校排名。因为我们再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看我们是哪所高校毕业的,这个学校决定了我们未来就业的高度,所以报考的时候也应该重视学校的排名。

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出去找工作,面试官都会看我们所毕业的学校。如果我们毕业的高校很有名气,那这个面试官在内心就会觉得我们是一个优秀的人,这个面试的过程也能给我们加分。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大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那些所谓的名牌专业不适合任何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大家所学习的知识种类都是差不多的,不管哪一所学校毕业的我们在进入职场之后都会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学习一段时间才能成为正式员工。所以我们的专业是否是学校的王牌不重要,我们毕业的院校才是最重要的。
二、专业排名并不是都了解。这些高考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都很谨慎,所以才会去看每个学校的王牌专业,在知道了王牌专业之后,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报考。但这些王牌专业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些面试官根本不能了解到全国这么多所高校的王牌专业是哪些,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分的在意专业的排名。只要我们的简历上我们的学校非常好看,别人都了解我们学校是个名校,他们不会看我们所学的专业就会给我们很高的评价。
现在很多面试官都非常不专业,他们只是看重我们的学历和我们的工作能力,他们根本不会去仔细查询我们学的专业是否是本学校的王牌专业。所以专业并不能给我们加分,给我们加分的只能是我们所毕业的院校。
在考研当中,择校很重要,那么是学校重要还是专业排名...
与考大学填志愿选专业不一样,考研择校应该采取不一样的策略 。
考研选择学校一直都是一个需要综合性考量的问题。 在考研择校的过程中,有很多情况发生,不能对学校重要、专业排名重要还是导师重要一概而论,需求不同自然选择也会不同 。
下面,我就 首先简要说明为什么考研和考大学择校不一样,其次,给出几条结合自己经历的一些考研择校建议,最后,从实际出发分别给第一学历好和差的同学一些额外建议 。希望我的观点能给你一些参考和帮助。
1、为什么说考大学和考研不一样呢?本科教育主要是通识教育,而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教育。
(1)课程区别 :本科生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研究生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加注重的是研究。
(2)本科教育模式: 现在国内很多大学更像是一种高中教育的专业延伸,有明确的老师和学生之分,只是学的东西比高中时候更有深度、会深入某一专业领域学得更加专业(一般为大三开始专业课,大四则专业课+企业实践实习等), 整个过程的框架和逻辑还是“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基本专业技能 ”。
(3)研究生教育模式 :硕士研究生的 内在逻辑是“专业知识延伸+科研基础素质培养”,其框架是“研一上课+完成导师任务+研二研三按照导师指导完成研究任务 (以写论文或者做课题的形式) ”。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一个硕士生都会分配一个导师(也就是题目中提到的选导师), 导师的资源、性格、做事风格等都会对你的研究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从硕士阶段开始你就必须要开始学会跟领导(导师)打交道了。
因此,从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可以知道,其目标不同自然选择的也不同。 首先,本科教育是不强调导师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更加注重学校和专业 ;当你高分考取了一所知名大学又选择了一个热门专业,那皆大欢喜;当你考取了一所知名大学但专业不太好,那也关系不大,每个专业都有其发展领域和空间,并不是热门的一定好,有的人就喜欢安逸一些,所以 本科更像社会和工作的直通车,考虑的更多的是就业的问题,本科也是第一学历的决定者(很重要!!!)。 考研则不同。
研究生在整个培养中其实是弱化理论课的学习的,正如很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那样,一学年的课程学习时间+十几个学分,研究生的目标是科研能力,而这些是课程无法做到的。所以 考研的则会更加注重专业和导师,可以说专业是成长的土壤,导师是那个精雕细琢的园丁,这时就基本决定了你在研究生期间的长势如何 。
2、考研应该怎么择校呢?正如前面所提,研究生教育 内在逻辑是“专业知识延伸+科研基础素质培养”,其框架是“研一上课+完成导师任务+研二研三按照导师指导完成研究任务。 这里面体现的关键词自然是 “专业” 和 “导师” 。
并不是说学校不重要,可以不考虑,只是优先级可能靠后一些。
原因有三个:
(1)专业和导师同生同长 。二者往往是在一起的, 一所学校的专业好坏关键还是看师资力量 。在大学,专业实力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还要看专业师资中人才称号的老师多少,这些决定了专业教育资源的流向。所以, 一般有大佬的地方,专业水平自然不会差 。
(2)导师起决定作用,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 。从研究生学习框架可知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学业和能力培养,所以 导师将对你的研究生生涯起到决定性作用 。包括你的论文、你参与的课题或项目等,都是导师在主导。另外,在选导师中又会出现是考虑大牛还是年轻老师,这个需要具体讨论,本文不再详细论述。
(3)本文中考研不是考博 。这点非常关键,直接决定了本文的观点,为什么要强调考研不是考博呢? 因为考博其实很看重学校的,博士毕业进入工作单位对于博士毕业学校的综合水平考量的比重很大 ,对于专业和能力水平目前则只是简单从论文数量和质量中进行评判,也就说你个人能力很强将决定你的论文情况。
因此, 我的考研择校考虑顺序是:导师>专业>学校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比如导师差异、专业差异等,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
3、你不知道的考研注意事项?
考研其实很多时候并不会按照你的计划来完成,在考研大军逐年扩大的几天,考研的压力和竞争力很大。
如果你是一名本科985或者211的学生,那么压力自然会小一些。 因为:(1)学校本来就会有很多保研的名额,可以不用参加考试就能考上研究生;(2)本校的导师和专业都很熟悉,在选导师方面也能按照自己的考虑进行,且双选成功几率很大;(3)第一学历好的学生考取其他学校也会受到目标院校青睐,这个是事实。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大学的学生,那压力自然大一些。 因为:(1)考211或者985等学校的名额较少,但是竞争者多,通常比例能达到14:1,成功考取的同学自然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佼佼者;(2)在选导师方面存在一定劣势,需要主动积极地提前联系才有希望,且导师也不愿意提前确定;(3)本科专业实力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专业学习情况,在面试中现场问答环节体现较明显。
因此,目前, 对于如果本科学校和自己的专业能力都较弱的考研学生,需要把导师放在第一位,不能太过于追求学校综合实力。 首先,我的第一学历学校是一所普通大学,且我的很多同学都直接报考的本校,至少能保证只要达到分数线就有学可上。
写在最后:
(1)我的考研择校考虑的基本顺序是:导师>专业>学校,适用于211或985高校学生,也适用于普通大学的学生。
(2)考研竞争力越来越大,要灵活变动自己的选择,不能一根筋;
(3)研究生教育 内在逻辑是“专业知识延伸+科研基础素质培养”,其框架是“研一上课+完成导师任务+研二研三按照导师指导完成研究任务。 这里面体现的关键词自然是 “专业” 和 “导师” 。
(4)考研和考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