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区“和美云涧”乡村振兴示范带起于白石镇横迳村委会,止于石底村委会,规划线路总长度20.8公里,计划投入1.0669亿元,串联白石镇1个示范圩镇、6个美丽宜居行政村、4个特色精品自然村(白石村委长塘村、民福村委天窝村、西圳村委白石围村、石底村委石底村),辐射面积达44平方公里,辐射人口约2.4万多人。
规划情况
示范带以农文旅融合为要素,立足现有优势,突出自身特色,以市场和现有资源为导向,以白石河一河两岸、垦造水田、特色水果种植、白石米酒、省级花卉苗木产业园为核心区,构筑“一心两翼多点”空间格局,以点带面、串珠成链、集片成带,纵深推进白石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推动白石镇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域美丽。

推进情况
2023年底已基本建成。
主要特点
示范带紧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充分利用白石镇地理位置、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以“农文旅+运动”为发展方向,融合石林、米酒、瓜果、白石渠、千亩垦造水田等白石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模式,从提升村庄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精品村的“点上出彩”到建设黑化、绿化、亮化、美化美丽廊道的“线上美丽”,再到整理洁化、序化、绿化、彩化美丽田园的“面上整洁”,打造以农促旅、以文融旅、以旅兴农的农文旅结合的示范带样板。
部分节点项目介绍
(一)美丽圩镇入口
2023年,白石镇按照美丽圩镇的建设要求,打造美丽圩镇入口,共铺设了2.6公里的沥青路,并在道路两边种植紫花风铃树、亮叶朱蕉、长春花等植物,增加道路美观度,让进入白石镇的群众眼前一亮,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断增强白石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九江双蒸酒旅一体化庄园项目
云安乡村振兴——九江双蒸酒旅一体化庄园项目,占地约60亩,投资约2亿元,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建成以酒厂生产区为主,集独立酒库、美酒美食品鉴区、农业旅游观光、康养民宿、会议团建场所及特色休闲庄园等于一体的九江双蒸酒旅一体化庄园。
项目建设将带动周边设施及产业配套投资约5亿至10亿元。项目建成后,初步可提供生产岗位1000人、文旅服务岗位600人,周边农村衍生就业个体商户、农家乐200户,就业岗位800人以上,将极大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和青壮年返乡创业,推动白石镇镇域经济、乡村旅游的发展。
2023年10月12日,项目已举行奠基仪式,下阶段,项目将进一步激活喀斯特地貌的地理优势,将镇内多个溶洞变为天然酒窖,让白石的绿水青山变为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三)云磴精品村
云磴自然村位于云安区白石镇北部,属云磴行政村,面积1.8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28户1356人,常住人口533人。相邻自然村有江村、竹仔头村。特色农产品有荔枝。村中有尚未开发的溶洞。
2023年以来,云磴村抢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创建机遇,利用南海驻镇帮扶优势,吸引了九江酒厂项目落户云磴,进一步助推白石镇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组织开展乡贤恳谈会,成立云磴村教育基金会,筹集资金25.4万元。推动干群合力共建,打造了环村新路、黄花梨休闲公园、将军林等节点。
(四)白石镇美丽圩镇客厅
白石镇美丽圩镇客厅位于白石镇鸿泰加油站斜对面,属圩镇出入口,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一楼设置有白石镇特色展示厅、云安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厅,二楼设置有多功能培训室等。
白石镇特色展示厅主要集中展示白石镇的历史沿革、镇情概况、“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和美云涧”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及水果地图等,是白石镇向外展示自身特色和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的窗口,让参观者较客观全面地了解白石、认识白石。
云安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厅的产品涵盖了全区粮食、油料、果品、茶叶等多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集中展示了云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成效和精品品牌形象。
下一步,白石镇将以美丽圩镇客厅建设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展示白石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开展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大云安区品牌宣传力度,拓宽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全区优质产品产得出、卖得好、走得远,持续推进农民增收。
(五)白石村长塘精品村
长塘村位于云安区白石镇西南部,属白石行政村,面积0.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2户115人,常住人口51人。近年,白石镇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紧扣关键节点,将长塘村打造成绿美古树乡村,把云磴大圳、村后梯田、石林、白石渠及周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个集农家乐、特色民宿、露营地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六)白石镇乡村振兴馆
白石镇乡村振兴馆位于白石镇风情南街,展馆共设5个展厅,馆内面积约200平方米。室内布局呈U型分布,第一展厅主题是白石渠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第二展厅主题是发扬先辈精神创造美好生活;第三展厅主题是时光的记忆;第四展厅主题是特色农产品展示,对白石镇立足传统农业镇定位,全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水果、林下养殖等方面进行全面展示;第五展厅主题是文旅和农旅的有机结合,全面振兴白石。
(七)西圳滨水广场与产业孵化基地(酒文化馆)
西圳滨水广场位于白石河西圳桥头,占地700多平方米,在原白石河“一河两岸”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整体提升,以景观墙、宣传牌为载体,通过艺术形式把白石渠的红色精神、党建文化、党建促乡村振兴及禁毒宣传等内容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现。
滨水广场前,白石河蜿蜒流过,背靠笔架山。传说笔架山是文曲星所用笔架变化而成,而白石河畔各有一所中小学校,读书声伴流水声,颇有一番浓厚的文化气息。此外,笔架山及周边山头属喀斯特地质地貌,石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柱、如人、如兽,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白石镇以美丽镇村建设为契机,以“联农带农惠农”为中心,充分利用原有村集体所属旧瓦房,投资50万元创建占地135平方米的村集体经济孵化基地(酒文化馆),发挥白石米酒、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等本土产业优势,打造集展览、品尝、技术创新推广、农村创业、网红打卡等于一体的孵化中心。
(八)西圳白石围精品村
白石围村位于云安区西部、白石镇西南部,属西圳行政村。白石河畔,笔架山下,滨水公园旁,村内建有一个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酒文化广场,是个以白石米酒为主题的广场,主要通过墙绘、展板等形式展示米酒的制作及相关酒文化,并建有文体活动广场、休闲娱乐垂钓鱼塘等设施。
白石围村内,不仅有造型奇特、景色秀丽的笔架山,还建有党建广场、笔架山公园和滨水广场等旅游景点,小学、卫生站、居家银龄养老、运动场等设施完善。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为主,目前还有农户发展园林和水果种植。
在特色精品村的建设中,白石围村的村民主动参与,大力配合,主动让地,修建起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和酒文化长廊,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打造添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内休闲活动场所,打造灯光篮球场,推动美丽宜居宜业乡村建设。
(九)西圳笔架山公园
西圳笔架山公园位于西圳村委会,总投资200万元,建有2条登山路径。一条为依据山势造型设计的登山路径,起于西圳滨水广场旁,终于西圳村委会骆驼山驿站,长300米,沿线修建党建宣传栏、栈道、观景台、摘星亭等。另一条为环山道,起于西圳滨水广场公厕旁,终于西圳村委会骆驼山驿站,是一条长550米、宽1.5米的混凝土道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修建了党建宣传栏等。
登上摘星亭,与醉翁亭隔河相望,交相辉映,白石河畔的田园风光、石林美景尽收眼底,漫步山间,移步换景,林木掩映着形态各异的石头,耳边的鸟鸣与树叶的响动,顺山而上,沿途绿树成荫、山花起伏,一派诗意盎然。
(十)西圳枫木塘篮球运动广场简介
白石镇以全面推进云安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组织实施“白石镇西圳村委枫木塘文体广场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涉及枫木塘篮球运动广场建设,建设内容为改造篮球场约890平方米,新建观众席、花钵以及安装球场灯4套等工程。
枫木塘篮球运动广场建成后,作为云安区第一届“村BA”篮球赛(白石赛区)的比赛场地,展示了球员们在赛场上敢于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面貌,也引得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和呐喊助威。在“村BA”比赛期间,枫木塘篮球运动广场组织开展了23场比赛,吸引了约1万名观众到场观看,同时在周边设置了4个活动摊位,方便群众购买矿泉水、零食及白石镇土特产,极大丰富了群众的夜间生活,促进白石镇夜间经济发展。
同时,通过在枫木塘篮球运动广场举办篮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助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体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白石镇农产品集散基地
白石镇白石村、西圳村、石底村一带,四季瓜果飘香,知名的白石西瓜,以及贡柑、荔枝、龙眼、金煌芒、嘉宝果等名优水果,还有发财树等花卉苗木都有广泛种植,白石米酒也远近闻名。
西圳石门迳村位于这个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核心”位置,环境优美,而白石镇农产品集散基地则坐落在石门迳村的一座小石山下,地势开阔,占地面积约12亩,配套建设数字展销中心、农产品展售铺位、公厕、停车场等,具备白石镇及周边城镇的特色农产品流转交易、白石镇西瓜节活动开展等功能,有助于打响白石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解决以往在村路两边摆卖而导致塞车、各类特色农产品散卖而愁销路等问题。
此外,该基地还将作为田头仓储的一个“试点”,真正达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目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该基地已经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广场中心展示了白石名优特产的亮丽形象。
(十二)云浮市绿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云浮市绿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石底村,是一家集高档盆花培育、绿化苗木种植销售、园林绿化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长年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肇庆学院等科研院校达成长期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公司先后获得“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云浮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云浮市消费***爱心企业”等荣誉,2023年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园。
如今,公司已在白石镇开发和带动农户种植发财树近万亩,公司利用网络销售平台与全国一级花卉市场形成无缝对接,做到网上选货、物流发全国。同时,以发财树全产业链为品牌引导,带动其他花卉苗木品种导入,形成相对闭环的产品供应链,逐步在白石镇形成发财树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
目前,该产业园已建成发财树深加工(大棚)基地100多亩,分设物流区、加工区、办公区,主要负责收购农户的发财树进行上盆加工栽培。2023年,深加工场年产盆栽近100万盆,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十三)石底村千谷湖
千谷湖位于石底村,原为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周边农耕区灌溉问题而建设的小水塘。如今,已初步建成一个拥有沿湖绿道、湖边农家庄、亲水平台、垂钓台的小型旅游景点,下一步计划与周边文体活动中心、特色农业观光区、和谐泉、举人文化和农耕文化展示馆等景点连片,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特色景区,逐步建成具备食、住、玩、游以及购物消费等功能的乡村旅游站点。
(十四)石底村荔枝公园
通过精心雕琢乡村景观,石底村在整体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入村“窗口”形象,建设宜坐宜赏宜学的综合性荔枝公园。同时,巧妙利用公园建设健身体育广场和党建文化基地,注重丰富红色元素,把党建融入其中,集休闲、健身、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为村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去处。
(十五)石底村和谐泉(一泉润三县)
和谐泉位于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属石底村委会管辖,是个天然山泉。泉水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涌出,清澈见底,水质优良。
在清朝初年间,砌水渠将泉水分三个出口,分别流向罗定、西宁(郁南)、东安(云浮)三地,是迄今为止较为罕见的共享分水设施。泉水流域总长10多公里,灌溉农田近2000亩,20000多人受益。
多年来分水口曾进行过两次改动,最后一次是1954年8月23日,三地一致同意将水码改为罗定一尺一寸、郁南九寸、云安七寸,统一水平面并签订了公约。公约内容为:决定成立由9人组成的泉水水利委员会,以保护水利;为保护合理用水,各县农民要按照水码放水,相互之间不得堵塞水码;任何人不得破坏泉眼和水池、圳基及有关设施。
近年来,白石镇积极推动美丽镇村建设,重点将和谐泉打造成一个特色休闲娱乐的小湿地公园。
整理:南方+见习 陈玮琪
通讯员 云委乡振组
【作者】 陈玮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