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一注,建筑师的小金库。
只要能考出来,挂出去就是每年十万上下的人民币。

光凭这点,“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含金量,就远超国内各类职业等级认证。
也成为支撑着众多建筑师披荆斩棘、勇于挑战逼近人类极限的考试的一大精神支柱。
但现如今,“小金库”的美好日子好像就要到头了。
一
大概在六、七年前,参加例行的一注继续教育,一位宣讲政策的领导对我们透露:目前部里和高层领导对“一注”人证分离的情况已经心知肚明,对解决这一乱象也已成竹在胸。之前涉及多方面的利益问题,权衡之下才会迟迟没有动手。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之后,经历了三年的一注停考风波,对注册制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几年的动摇。随后考试恢复。而在2018年底到今年初,“挂证”整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
2018年11月底,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拉开了对包括注册建筑师在内的“挂证”专项整治的大幕,并公布了行动计划的时间表。
截图转自《中国勘察设计杂志》公众号
很多人过春节的时候还在观望,是不是又是“一阵风”政策,并不断探讨有无政策漏洞的时候,节后多个省市陆续公布了社保和注册单位不符的纠察信息,也算是回答了这一疑惑。
多个部委共同执法,估计政策制定者早已熟谙国人的“聪明”本性,考虑到在各个方向上可能出现的漏洞。专项整治目前正在以史无前例的力度,朝着既定目标推进。
部分省份已公布的挂证整治清查名单,截图转自《中国勘察设计杂志》公众号
二
注册建筑师制度开始于90年代中期,“挂证”这一现象也相伴而行了20多年。
由于这一灰色收入的存在,考出了证的建筑师便似乎多了一份失业保险。市场上衍生出了“挂证”中介这一灰色产业。只要你想要,就有人帮你拿到这笔钱。
把证挂出去的人一般有4类:
1、考出来就转行作甲方或其他职业的“原建筑师”
2、不需要行使注册建筑师权力的国外事务所、无资质企业的“方案建筑师”
3、大型设计企业但盖不上章、偷偷挂出去赚点零花钱的“摸鱼建筑师”
4、考出证就为了不用上班有份额外保障的自由(无)职业者
应该说,“挂证”现象的普遍存在,有违国家设置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初衷,严重地损伤了“国家注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贬低了建筑师的整体职业价值。“国家”二字形同儿戏。
一个可以明码标价的职业,有什么公信力可言?
试想如果一个医生的职业资格是可以随意标价“挂靠”,你还会信任医院和医生吗?
虚假的“资质”掩护了不正当、不公平的竞争,劣币驱逐良币,行业整体素质下滑。
再者,有了这笔额外保险的存在,加速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人才流失:把证一挂,年入十万,再去甲方或干点别的,不比画图轻松得多?
在攀比心的感召下,工作3-5年考完一注基本成为许多人转行跳槽的重要节点,很多设计企业都会面临崩塌式的人员断层。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三
既然挂证乱象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高层对其心知肚明,为何等到今天才下决心整治?
个人猜测,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一注”分布的地域不均衡
“挂证”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北上广深考出来的证“挂”到了欠发达省市。我国人才的分布极其不均衡,有的全省的一级注册数量可能还不如一线城市的一家大型设计院多,尤其是在注册开始实行的早期。
但这些省份的设计企业也得要活下去,引不来人才,便只能通过借“挂证”来获得生存的资格。没有这条路,很多省份的设计行业可能会面临早早的彻底崩盘。
这点可能是管理层对“挂证”多年以来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的恻隐之心。
2、由“职称”到“注册”的制度落地
注册制是和国际接轨的趋势,设计单位内部如何实现老的职称体系到注册体系的转换,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许多工程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并不一定具备注册资格,严格的考试在身体条件上就限制了取得注册的年纪。
体制内多年来实际上是一种“职称”和“注册”并存的双轨制,年轻的小伙伴不但要考注册,还得评职称。
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年轻人在工作单位并没有拿到该有的权利,把闲置的证挂出去挣点钱,也成为被默许的一种补偿。
老人们留住了权,年轻人拿到了钱。设计院实现了和谐,只要不是闹出乱子,也选择闭上了一只眼。
不管哪条原因,都是一种过渡性的权宜之计。整治工作的开展,说明各方面公认整顿的时机已经成熟。
陆续公布排查结果的省份,多是“挂证”的输入省份。经过多年的人才积累,这些省内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本省建筑师,“挂证”损伤的其实是本地人才的利益。
老一辈工程师们,大多已经拿着高级职称退离,骨干人员基本都具备了注册资格,实在没有的也太对不住“骨干”二字。很多大院已经落实了专业负责人以上的注册人员上岗。
是时候该还“注册”以本来的面目了。
四
把“挂证”整治和近年其他改革举措并列,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更多新信息,整治本身应该就是改革大戏的一部分。
1、对单位资质的弱化
设计单位不再靠着资质过日子,想拿项目、做项目要靠真本事。之前是注册建筑师依附于企业,之后更强调注册建筑师本人的执业信誉和能力。为建筑师和企业提供更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
没有注册建筑师的单位要想活下去,光靠一年花三十来万买证已经不管用,真正引进注册人才是正解。
2、建筑师负责制
要作为已经开始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的主角,建筑师身份的权威性必须建立,“标价可沽”谈何威信?整治可以看作负责制的准备工作。“挂证”在负责制全面实施前,必须坚决、彻底地扫除。
另外,政府近期频繁出台的简化审批流程的举措,也预示着注册建筑师未来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证一章,代表的是注册建筑师的职业信用,也是国家赋予的坚守职责。
不想、或不能负这个责任的人可以退后,但行业久困,人都快跑光了,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五
对建筑师个体来说,可能很多人会因此有一些利益的损失。
但就职业整体而言,是在强化注册建筑师的职业权力,谋求职业整体的利益。只有职业整体好了,这个行业才会有未来。
说实话,这笔不义之财拿的并不踏实,挂出去容易,拿回来难。权衡一下,区区十万,还不如一年多干一两个私活。
而对于业已改行做了甲方爸爸的同志,您都已经去干大买卖挣大钱了,何必还要和乙方们争这些些小利?
设计行业整个设计费就如一个大水缸,您多舀走几瓢,在某个地方总会有些画图的苦逼设计师少喝几口。
把拿回来的一注证,镶个相框挂家里,作为青春岁月的怀念,说不定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免责提示: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