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抢救多家文保单位罗哲文生平回顾展在颐和园开展

“文物卫士”,曾参与抢救北京古观象台、北海团城等

罗哲文生前任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国文物古建研究保护72年,是“中国特色古建保护理论”奠基人。
展览以罗哲文生平为主线,分为少年求学、梁门弟子、文物卫士、万里长城第一人、申遗功臣、优秀党员、古建护神7个展览篇章。

罗哲文先生考察全国文物走过的足迹。
新京报 浦峰 摄

曾参与抢救多家文保单位罗哲文生平回顾展在颐和园开展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40年,他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先后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达30余年,其间参与了国徽设计、北海团城保护等项目。
1950年,罗哲文调入国家文物局,先后参与或主持了赵州桥大修、布达拉宫大修、永乐宫搬迁、故宫博物院大修等大量大型古建项目的修缮、修复、研究、保护工作。

作为“文物卫士”,他先后参与抢救了北京古观象台、平遥古城、定海古城、南京城墙、杭州清河坊等世界级文化遗产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3年,北海团城遭遇拆除之虞,为了保住团城,罗哲文数次找梁思成商量,最后,他起草报告,梁思成面陈周恩来总理,终于保住了团城。

1957年,长陵祾恩殿被雷击起火,在梁思成、郑振铎的指导下,罗哲文起草了建议全国古建筑安装避雷针的报告,提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立即指示由国务院下通知,全国重要古建筑都要安装避雷针。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1985年春,全国政协委员罗哲文、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联名递交提案,建议中国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组织。
中国政府当年决定加入。
此后,故宫、颐和园、布达拉宫等多项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年过八旬,罗哲文仍站在申遗工作第一线,呼吁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去世后的第二年,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罗哲文还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他主持新中国第一次长城修复,即八达岭长城的修复,参与居庸关、司马台、山海关、嘉峪关、雁门关等众多长城的修复。
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文物考古人员找到了虎山遗址,罗哲文得知消息后,先后数十次前往当地考察,最终认定了靠鸭绿江边最近的虎山遗址就是长城的东端起点。
2003年,时年79岁的罗哲文穿越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寻找长城西终点。

观众在看罗哲文先生使用过的相机。
新京报 浦峰 摄

此次展览还展示了罗哲文先生历年来出版发行的著作80余部,以及他生前使用的相机、背包、照片放大机、测量工具等物品。
展览地点为颐和园内的德和园扮戏楼,展览将持续至12月25日(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

新京报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