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居民对物资供应和生活服务需求骤然增加。如何做好封闭封控管理区域的防控和保障工作,成为荔湾落实分级分类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头。
既要全面防控不留死角,又要落实人文关怀、体现城市温度,对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广州市首创并逐步推广社区防控模式,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在筑牢社区防线上发挥重要作用。

时隔一年,
在同病毒赛跑的紧要关头,
“三人小组”再次站到了一线。
全市增援,迅速组建320个“三人小组”
然而,今时,情况有了些许变化。在与B.1.617.2变异株的交锋中,必须比以往跑得再前一点、跑得再快一些,才能及时阻断病毒传播。以18万居民足不出户的方式来切段重点区域的传播链条,前所未有。
冲口街道杏花社区“三人小组”上门核对信息。
“服务人群规模大、人手紧,但全市都在增援荔湾。”荔湾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分别协调320名医护人员、警察到荔湾支援,荔湾自行协调发动全区干部志愿者380人新组建320个三人小组,另加配志愿者、城管人员承担物资配送、环卫消杀职责。
6月3日起,在荔湾芳村封闭封控管理区域,一支由属地社区基干(志愿者)、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开始运作。按照部署,“三人小组”主要承担开展健康监测、上门核酸采样、落实隔离监管、协助转送排查、配合疫情处置、协助物资配送、反映群众需求等职能。
目前,社区“三人小组”按照高风险地区200户左右一组、中风险地区400户左右一组、其他地区800户左右一组配备。
荔湾白鹤洞街道封控区,白鹤洞街支援山顶社区第11小组来到鹤洞路某小区的5户密接居民,上门进行核酸检测。
为民排忧,危急诉求一日内解决
白鹤洞街道是高风险地区,辖内的广钢新城是一个大型楼盘聚集的居住区,观御社区则是由一个超大型楼盘组成,居住着1万余居民, 有21个“三人小组”为他们服务。居委会主任施丽宜介绍,“三人小组”运作两天来,收集到不少群众的诉求。
“今天主要的任务是上门核酸采样,完成了200户、400多人的采样。过程中,有一位孕妇反映腹痛,医生诊断后发现孕妇胎位有点低,提醒卧床就可以,我们也把她的病例拍了下来,掌握她的情况。”
施丽宜说,居民最急的诉求还是体现在求药问诊上,如慢性病患者缺药、产妇腹痛、双眼皮手术要拆线、化疗、肾透析等。另一类诉求集中在生活上。
施丽宜介绍,“三人小组”上门中发现一位盲人居民,平日他由保姆照料,疫情发生后,保姆不愿意来,他便一个人在家,无法生活自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居委会与物管协商,在工作餐外多订一份餐留给这位街坊,并告诉他有情况可通过“安心铃”呼叫物管,再反馈给居委会。
“我们有物管负责配送居民的生活物资,但社区人口基数较大,有时候处理一个个案,又比较耗时。这两天下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施丽宜表示,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根据诉求的紧急程度,我们会将诉求分为危急、次危急、一般三等,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给街道和职能部门,并保证危急诉求一日内解决。”她说。
“三人小组”为白鹤洞居民递送蔬菜
不断完善,减少服务户数提升服务精准度
而广钢新城对面的社区多为无物业的老职工宿舍区,状况会更多些。6月3日,位于白鹤洞街山顶社区的居民袁先生反映,一对年过八旬的邻居夫妇因不懂网购,导致家中肉菜短缺。随后,上岗首日的“三人小组”便上门核实,当天志愿者就给老人送来了蔬菜。
“小孩的奶粉、老人家的药、每户家里的菜……林林总总加起来量太大了,配送的志愿者人手紧张,听说每天忙到晚上11点。”袁先生表示,特殊时期, 居民都是本着能克服尽量克服的心态,但长者等困难人群,需要多多关注。
据了解,荔湾区按照200户一个“三人小组”的人员配比,参考疫情轻重等因素,在全区重新划分了精细的疫情防控单元网格。
其中,在白鹤洞街组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物业管理小区广钢新城,共66组;第二梯队为零物业管理的7个社区,共165组,另设机动9组;第三梯队为不在密接和次密接区域的,就地发动社区居委兼职委员、楼道长、社区党员志愿者等240人,目前他们已经陆续向属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开展工作。
而在中南街,荔湾则组建起80个“三人小组”,海南村50个、海中村30个。
荔湾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人小组”刚开始运行,还有待完善。施丽宜则希望,“三人小组”在收集居民诉求后,能得到各层级更快的反馈,她建议成立一个专案小组,专门处理居民紧急问题,更高效地回应群众诉求。而荔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荔湾将收窄“包围圈”,减少“三人小组”的服务户数,让服务更精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吴多 通讯员 罗小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廖雪明、汪式奇、苏韵桦、吴子良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