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政府了解到,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稔田镇遭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6月17日凌晨2点40分,官田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
6月18日中午,海都前往现场采访核实获悉,坍塌的是宗祠的两侧横屋,重要文物未受损。
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授姚洪峰表示,因资料保存充分,宗祠可修复。
龙岩李氏大宗祠坍塌前后对比图
现场:损毁房屋70余间 重要文物未受损
17日下午2点30分,在现场看到,祠堂两侧的横屋已经基本坍塌,而中间主厅位置安然无恙。
当地工作人员正在坍塌西侧设置围挡,禁止人员靠近。
两侧的横屋已经基本坍塌
工作人员正在坍塌西侧设置围挡
从坍塌现场观察到,残破的瓦墙乱檐之下,压着不少棉被。
“凌晨2点左右,两侧开始陆续坍塌。
”在官田村李氏大宗祠坍塌现场,李氏大宗祠管委会主任李文强告诉,此次灾情中宗祠损毁的房屋超过70间,都是为回乡祭祖宗亲设置的客房,管委会新建了接待中心后已经弃用。
“重要文物都没事。
”李文强说,祠堂重要的文物主要都在主厅,而且去年修缮时,横屋有价值的文物都收起了,受损的都是一些老床等物品。
李文强说,当时的水位已经漫过门口的石狮子,目测超1.5米。
了解到,6月16日6时以来,上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11个乡镇雨量超250mm以上,15个乡镇24小时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境内汀江、旧县河、黄潭河等主要河流全线告急,最高超警戒水位3.78米。
专家:资料保存充分,宗祠可修复
6月18日,官田李氏大宗祠工作人员表示,“这次雨非常急,持续时间也很长。
”该工作人员介绍,6月15日下了一整天的雨,16日凌晨4时左右,就有人发现宗祠出现了坍塌的情况,两边客厅损毁最为严重。
该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政府很重视,从安全角度考虑,已经将宗祠四周保护起来,不让行人靠近,“今天雨停了,正在做清水工作”。
对此,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授姚洪峰表示,因资料保存充分,宗祠可修复。
发现灾情后,稔田镇和上杭县文体旅游局向省、市有关部门报告灾情。
目前,龙岩市和上杭县有关单位已赶赴现场指导灾后处理工作,初步判定坍塌的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
后续将按照文物修复原则妥善做好宗祠的修复工作。
链接:
据了解,李氏大宗祠位于黄潭河畔的官田村,是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银两,历时三年建成的李火德宗祠。
整个宗祠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3栋大厅、26间小厅、104间客房,规模宏大,整个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体,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
1996年6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李氏大宗祠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李氏大宗祠是客家地区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亲和力的祖祠之一,是中国大陆与海外李氏后裔之间联谊的桥梁。
综合:央视网
编辑:余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