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滨州医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院系设置所有专业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预防医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化方向) 统计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 康复医学院 假肢矫形工程 康复治疗学 康复物理治疗 康复作业治疗 药学院 生物技术 药学 生物制药 中药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滨州) 儿科学 眼视光学 临床医学 老年医学院 健康服务与管理 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 护理学(老年医学方向)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 应用心理学 法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 应用心理学 特殊教育学院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特殊教育 医学影像学院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 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医学 中医康复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 英语 院校介绍

滨州医学院是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临床医学、药学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本科医学院校。

2024年滨州医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办学规模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446人,其中本科生15043人、硕士研究生2175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有留学本科生228人。

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老年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部、药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

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办学条件持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两优两特”的办学格局。

两“优”是指临床医学优势突出、药学优势明显。

临床医学致力于“卓越医生”培养和新医科建设,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获批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临床医学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

药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与荣昌生物制药共建“荣昌产业学院”,入选我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共同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山东省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与祥隆集团共建山东省中医药“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重点实验室等。

药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7‰、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两特”是指残疾人和康复高等教育特色。

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

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

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300余名残疾人医学人才,建成了省内唯一的“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园区”,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学校致力于康复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了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应用心理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假肢矫形工程等多学科门类的“大康复”体系,是全国最早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独立办学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8.6万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涌现出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孟祥金等一批学术大家、行业翘楚以及救死扶伤的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教学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山东省一流课程4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承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产学合作育人项目225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81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6部、山东省第一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于2020年获批认证期延长至10年;2022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ISPO国际认证,获有效认证期3年。

学校现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口腔住院医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等。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生物制药、智能医学工程等31个本科招生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占本科招生专业的90%以上。

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和生物技术等4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药学、中医学等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

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

现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学校进入软科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行列。

直属附属医院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3个、重点学科5个。

科学研究学校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22项;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2项,其中一等奖6项。

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市共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研究基地1个,厅局级科研平台43个。

发表SCI、CSSCI、中文核心等论文4950余篇,其中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等刊物发表论文14篇。

授权专利3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80余项;参与开发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原创性ADC抗肿瘤新药—爱地希注射剂。

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3574人。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条件设施学校占地1600余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国有资产18.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0余万册、电子图书419余万册。

有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5所,其中,滨州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编制床位2852张。

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

附属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烟台市中法友谊医院)是国内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编制床位2016张。

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编制口腔综合治疗椅位430台、床位60张。

附属滨州市中医医院是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编制床位821张。

有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医院35所、实践教学基地228所。

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坎特伯雷大学、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瑞典国家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医疗机构,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美宝集团、奥托博克(中国)、荣昌制药、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资源共享、高层次人员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学术科研攻关、海外引智引才、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2024年3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