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让烟火气不“呛人”?(路边夜市市集烟火摊位)

现状:暖心早市+网红夜市

小白车,是太仓特有的早餐车。
每天早上5点多,在惠阳路千禧弄路口,由陆建明、钱彩玲夫妇经营的小白车就“开窗营业”了。

陆建明、钱彩玲夫妇在惠阳路一带经营早餐摊位10多年了,不少市民从小学开始就吃他们家的早餐,到如今工作、结婚、生子了,仍然会不时光顾他们的摊位。
“生意一直比较好,积累了很多老顾客。
早餐车内环境干净,市民也非常认可。
”陆建明说,早餐车设施好、干净又整洁,“我们每天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仓市食品摊贩信息公示卡》挂起来,并把健康证摆在显眼位置,让市民吃得更安心”。

才能让烟火气不“呛人”?(路边夜市市集烟火摊位)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19年12月底,由市城管局打造的76辆便民早餐车亮相街头。
如今,这种统一配备了灭火器的早餐车已经成了太仓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去年,这些便民早餐车摊主们还陆续领取了“临时摊点设置证”,这让他们干得更安心了。

除了规范的早餐车,太仓还有“网红夜市”。
晚上7时一过,毛太路上的华盛园邻里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
今年,太仓最火的夜市莫过于华盛园社区夜市,近50个摊位、人流量日均超2000人次,这个“网红打卡点”凭借各色美食“火出圈”,多次登上本地“热搜榜”,甚至还有不少游客从外地赶来“打卡”。
“晚上出来遛娃,常常看到夜市周边停满了车。
我们住在附近的居民,也会时不时去点上几样喜欢的小吃解解馋。
”肖玲就住在华盛园小区,她说,相比远道而来的食客,自己家与这个“网红夜市”就隔了条马路,实在是太幸运了。

华盛园社区夜市的火爆,是我市“外摆经济”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罗腾堡风情街、万达广场、南洋广场、华旭广场这类商业广场,规范有序的外摆类活动越来越多,各种夜市、主题性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
为守护好城市“烟火气”,市城管局围绕夜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在去年出台了《夜间经济集聚区外摆、“集中夜市”和便民疏导点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政策“松绑”适度放开占道外摆,支持重点商圈、商业综合体等区域的商户临时占用公共空间开展特色经营活动。

市民:“路边摊”成新时尚

随着新消费形态和经营形式的出现,“路边摊”也具有了新的文化内涵。

在后备箱咖啡店里买上一杯咖啡,带着孩子逛文创市集……这些“路边摊”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休闲体验,一些风格独特的“外摆”甚至成了“网红打卡地”。
这个夏季,南洋市集、华旭市集、罗腾堡市集以及商家自发组织的后备箱市集,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此外,作为“夜太美·为‘浏’而来”系列活动之一,“江海浪玩节”也将如约开启。
这类地方特色与文化属性结合的“路边摊”,是本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外来游客必不可少的体验项目,亦是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由于后备箱市集、非遗市集、网红市集的风靡,“下班后摆摊”甚至成为不少年轻人推崇的新时尚。
注意到,在各种生活类平台上,有不少关于“路边摊”的内容。
相比于价格稍贵的餐厅,部分年轻人热衷于打卡平价又热闹的“夜市”“集市”,“摆摊创业”“地摊经济”的词条也屡见不鲜,还有人建立社群分享摆摊心得。
孙海芸是名大学生,这个暑期,很有生意头脑的她就在海运堤摆摊,吸引了不少市民消费。

不过,对于“路边摊”的管理,也有很多人提出了阻碍交通、商品质量无法保障等方面的质疑。
其实,如今流行的外摆经营已“旧貌换新颜”,逐渐告别以往扰乱交通秩序、噪声扰民、污染环境等固有形象,成为新消费形态的组成部分,呈现出了年轻化、精致化、社交化等新特点。
对商户而言,设置“外摆”摊位能够延伸服务、扩大销售半径,有利于培养新的消费文化,也有助于打造品牌形象。
对消费者来说,相较于传统消费模式,商业“外摆”是别具吸引力的存在。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城市中有很多个体户和自主创业的青年,“地摊经济”“集市经济”“外摆经济”可以为这些人提供低成本的就业渠道和机会,也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

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路边摊”及商业“外摆”一度被禁止,主要是因为其存在占用公共空间、影响交通秩序、破坏环境卫生等诸多问题,而粗放式的管理也让“路边摊”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

让“路边摊”既有“烟火气”又不“呛人”,考验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政策“解禁”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放开”也不等于“放任”,而是在有秩序、有管控的范围内,逐步实现“路边摊”管理的优化升级。
例如华盛园社区夜市的火爆,就离不开各主管部门的监管,针对初期摊位不当竞争、占道经营等现象,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板桥派出所对不具备经营资质的摊位进行劝离,会同市场管理方规范划定固定经营点位,严禁摊点外溢,换来了如今有序、干净的环境,让华盛园社区夜市在“吃货”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解禁“路边摊”,是城市经济与消费活力所需。
在探索商业综合体放开“外摆”的同时,我市也加强引导和管理,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外摆经济”的有序、安全。
目前,万达商业综合体正在打造一个以轻餐饮为主的集市,其中涉及的污水排放等问题,相关部门、属地政府已提前介入、合理规划。

“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城商协作,以星级商户的诚信积分换取外摆摊位的模式,引导‘外摆经济’的发展。
”娄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晓婷表示,娄东街道将按照不同的消费形态和经营形式布局外摆场地,以适应市民和商家的不同需求,“除了万达集市,我们还计划围绕万达商圈和上海路打造外摆夜经济集群”。

“烟火气”与秩序感并不存在天然冲突。
“开放‘外摆’,不代表无序‘外摆’。
便民不扰民是底线。
”市城管局副局长黄健表示,城市的文明有序管理与市井业态的“烟火气”,不应对立,而应融合共生。
在鼓励商户增设商业“外摆”、设置“路边摊”,也须严格执行管理规范,避免环境污染、扰民等问题,避免产生交通安全隐患,“放开的前提是要有序引导、有序管理,避免‘一放就乱’”。

城市公共管理思维升级、公共服务精准到位,“路边摊”则可以得到有序发展、形成多赢格局,为城市带来活力与温暖。
不能“一禁了之”,更不能“一放了之”,如何有序放开,如何确保安全,城管、市场监管、商务、交通等部门及属地政府需相互协作,在鼓励商户多元化经营、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来源:太融e;编辑:苏小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