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挂面卢则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粮食几乎是通用的“货币”。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用玉米小麦或者大豆进行交换。那时根本没有超市,最繁荣的交易市场是本村的大集。每天来村里用自行车或者小推车走街串巷叫卖置换的商贩络绎不绝,换馍馍的、换挂面、换锅饼的、换豆腐的、换西瓜、换大瓮瓦盆的,天不亮此起彼伏的换卖声就响起,一至持续到傍晚。1985年暑假,大哥通过多年孜孜不倦地学习,以优异成绩被邹平师范录取了。全家陪着大哥沉浸在幸福欢乐中。这个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村庄,大家纷纷前来祝贺。高家胡同里的左邻右舍也感到高兴,那段时间大家在一起议论的话题就是大哥,都夸赞他争气。大人们还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大哥学习,处处以他为榜样。虽然被录取了,但是大哥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自满。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赚点钱贴补家用。考虑来考虑去,大哥最终想到了做点小买卖——换挂面。说起换挂面这个小生意,那可真是个苦差事。在自行车后座驮上座篓,一边盛着挂面,另一边则盛放换来的小麦和秤杆秤砣之类的东西。推着沉重的自行车在村里大街小巷吆喝置换。走走停停,还要看人家小麦的质量和有没有掺假。遇到爱计较的人,还会争论秤杆翘起的高低。每天凌晨,大哥顶着满天星星借着微弱的天光,深一脚浅一脚到离家很远的挂面厂进货。他瘦弱身躯费力地推着盛满小麦的自行车,晃晃悠悠骑行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回到家天刚蒙蒙亮,他匆匆忙忙吃口东西便推着自行车出门换挂面。正值骄阳似火的夏天,即使在荫凉处都会热得大汗淋漓,更何况在烈日暴晒下推着沉重的自行车边走边吆喝。衣衫不久被汗水浸透了,贴在他瘦弱的身上,但他顾不上这些,依旧不会停下脚步。以他优良的人品绝对做到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从未昧着良心在秤杆上做过什么文章。夜幕降临时大哥才拖着疲倦的身躯推着沉重的自行车回家。由于大哥第一次做小生意,面子上总有些抹不开。记得有一次,大哥在邻村的一个狭小的胡同推着自行车吆喝着换挂面。他同学听声音后从家里出来,远处的大哥已经认出了同学,他想调头逃走,可巷子毕竟太狭窄了,怎么也调不回头。他便低着头想从同学眼皮底下溜走,此刻同学也认出了大哥,就一把拽住座篓不让他走。他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大哥,嘴巴竟有点合不上。他吃惊地问:“你不是考上邹平师范了吗?”大哥红着脸回答说离开学时间还长,多少赚点贴补家里。这位同学和大哥一起毕业,都没获得参加中考的预选资格,现在却无所事事赋闲在家。此时此刻,大哥的形象在他心目中高大了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大哥从未因为累休息一天。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大哥才不得不终止了他的生意,开始准备开学需要的各种事情。不知不觉他换挂面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为他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自从父母去世后,大哥就用他柔弱而强大的双肩支撑着这个家,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记得他在师范读书的一个秋天,家里花生收获后连秧子运回,堆在院子里老枣树下。他恰好回家过周末,晚上大家围着花生堆揪花生。9点多,大家困倦都去睡觉了,而大哥却一夜没合眼,把堆积如山的花生全部从秧子上揪完了。清晨大家起床后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而他双眼布满血丝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学校上学。我至今想象不出他在课堂上是怎么听讲的,那一天他是怎样熬过来的。师范毕业后,大哥成了一名教师。他没有半点骄傲,从没因为跳出农门而自大自满。他为了我们这个家而抛弃所谓的“面子和尊严”,每逢暑假都要顶着炎炎烈日到建筑工地上做又脏又累的小工。记得那几年我家种植西瓜和黄瓜。为了卖个好价钱,他总是利用周末时间,像当年换挂面一样骑上载着沉重座篓的自行车,到离家很远的淄博或者去更远的地方去卖。他为了我们这个贫穷的家不知劳累地奋斗着,矢志不渝带领全家走向光明大道。光阴似箭,岁月无痕,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生活条件比原来好了很多,村里几乎没有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了,换挂面这种小生意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偶尔有一两声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传来,我的眼前会不由自主出现一幕——一个单薄瘦弱的身影,推着满载负荷的自行车异常艰难地前行……作者简介:卢则春,邹平市高新办人,退役军人。爱好文学诗词,偶有文章诗词发表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