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质量漩涡越来越大,这两天,北京、郑州、深圳、宁波等多地奔驰车主又陆续通过各家媒体反映自己的车辆问题,去年称自己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定速巡航失控的河南车主薛先生昨晚告诉中国之声:决定起诉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焦作鹏龙得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面对问题车辆,何时才能够摆脱“按闹分配”?
尽管已经发酵多日,但对于奔驰来说,事情似乎才刚刚开始。去年3月,河南车主薛先生在高速上行驶过程中,称车辆定速巡航系统突然失灵,其关于车辆性能的描述,遭到多位专家的质疑,其接受采访时表示行车记录仪录像被覆盖,让更多人觉得这是一场由他“自编自导”的闹剧。昨晚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他确认将起诉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焦作鹏龙得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2月13日,薛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一段小***,***显示车辆着车后出现方向盘无助力、发动机故障灯点亮等状况。

薛先生:之前那个事没有***,行车记录仪是高清的,就那么大内存,来回覆盖,我也不是故意删的,那次检测之后反正毛病不断,都是有图有真相,我也录了***,什么样的情况,多少公里,包括我车的车架号。
:那次之后又出了很多次状况是吗?
薛先生:对,很多次,按键不管用(所有按键失灵)。
:在行驶过程中吗?
薛先生:对。
薛先生说,再次出现故障之后,他前往购车的4S店,检测显示车辆正常,后来又通过郑州之星4S店做了检测。“我的车送到焦作买这个车的地方检测,他肯定告诉我没问题,每次都是,我有图有真相。我拿着图问工程师,什么情况下造成这些情况。他说,没情况,故障灯亮起进了4S店检测,他说没事儿,我让打检测单他又不打,这次仪表盘上的故障灯比较多,实在没办法,我就让郑州之星4S店把我车拖走了,他们毕竟不是很熟悉。”
薛先生表示,在郑州之星4S店的检测显示车辆存在“电动驻车制动器存在功能故障”、“左、右前车轮转速传感器存在功能故障”等。在他看来,车辆的维修处理一直未得到解决,因此决定通过司法途径维权。薛先生说:“2月13号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们已经联系了律师,因为奔驰根本不理你,冷处理,你找他们协商,他们说向上汇报,一汇报就一个月。”
除了薛先生之外,更多关于奔驰产品质量及售后的投诉,正蜂拥而至。
河南车主王女士近日告诉当地媒体,家人在郑州之星奔驰4S店花了40万买了一辆奔驰C260,提车还不到24小时,方向盘就打不动了。王女士说:“刚提车回去24小时,我妈开车的时候突然方向盘打不动,非常危险,检测完说是助力系统失效了。他说要给我换一个配件,我一个新车刚开了不到24小时就要换配件。”
深圳的肖先生在宝安区中升之星奔驰4S店花了48万多元全款买了一辆奔驰E300L,自己开车回老家过清明的时候,车上的故障灯突然亮了。肖先生说:“4月9号,我把车开给他们4S店,他们用电脑排除了一下故障,开回去后,第二天故障灯又亮。”
在深圳电视台拍摄下的沟通过程,4S店的检测人员说是碳罐的问题,但是更换了碳罐,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同样问题。
此外,据《中国消费者报》发布:北京的于先生花了97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梅赛德斯-奔驰GLS400汽车,一个多月内,新车先后发生了5次自动熄火现象,其中3次发生在高速路上。向4S店提出的换车、书面承诺保证车辆不再自动熄火及请第三方对车辆进行检测,均被4S店拒绝。在众多中国消费者看来,发生问题时,车企及4S店往往处于极度强势的位置。
一位奔驰车自燃车主告诉中国之声:“这种汽车厂家一来就是说只认他们自己的检测结果,他自己又是‘裁判’又是‘运动员’,那他自己怎么可能说自己产品有问题,我们去维权就很难,老百姓怎么有能力去证明这个车子是存在质量问题的。”
维权难、没有话语权,中国车主面临的现状,究竟由哪些原因造成?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一直关注汽车三包、缺陷汽车召回的理论研究与实务,他认为,目前我们并不缺少规定,问题是如何让规定能够约束车企及经销商?
邱宝昌说:“什么情况下是免费维修?什么情况下更换车辆?什么情况下退还车辆、解除合同,在汽车三包规定都有很明确。另一方面,我们实际上有《缺陷产品缺陷汽车召回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都对汽车消费者区域有很多的明确规定,但在现实过程当中,有的可能是法律的层级较低,在适用上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个事件,建议汽车三包上升到法规,比如***的条例,这样发生纠纷之后,走向司法的话,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法律定纷止争,如果这是一个部门规章,可能就只是一个参考。”
在现行规定明确的情况下,消费者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显然还存在着管理部门不够重视、监管缺失等问题。汽车媒体人茄海涛表示:“法律的执行层面很清晰,出现了这个问题,就说明它的监管是不到位的。像郑州那个事情,方向失灵了,按照三包法的规定,是达到退车换车的条件的。但是车主得到的是更换方向助力器这么一个回答。西安这个事件,在处理的应该是超过5天的维修期限,应该提供备用车,4S店却说各店的情况不一样。法律的执行应该是由相关部门严管。”
茄海涛认为,奔驰维权事件,暴露出的还有买卖双方地位不对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汽车专营制度等深层次原因。“买方跟卖方不对等。它天天卖车,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经验更加丰富,也就形成了某种套路。消费者相对弱势,相关知识也不具备,跟4S店谈判,4S店强势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消费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去维权,如果是质量问题,有哪些部门能够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或者专业的意见。”
这个难点,与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阶段,密不可分。茄海涛认为:“一个汽车涉及到很多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有它的行业标准、检测和鉴定,第三方应该是要高于这个标准,才能去验证它。比如拿发动机来说,涡轮增压、混合动力,这些每一个其实都是由企业引领行业的发展,企业谁先研发出来,谁就有了相关标准。我们国家汽车行业也就是这十几年有极速发展的过程,相关立法、相关检测机构还没有跟得上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目前出现滞后的状况。”
在专家看来,奔驰车集中爆发消费者维权事件,短期来看需要监管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车企及经销商严格约束、监管,长期来看,需要等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一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车辆消费权利保障?我们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