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汝州龙兴寺
关于唐宋时期很有名气的“汝州龙兴寺”,我已有《话说》和《再说》两篇论述。但令人不解的是外地有人骂我多事、护短,本地有人依然写诗作文说宝丰龙兴寺就是汝州龙兴寺。做为一个文史爱好者,忍不住《还说》。
《话说》、《再涚》已说过的不再赘述,本文只讲五个不可能,供明眼人鉴之。

一,我们从众多的史料中可看出,唐朝忠臣颜真卿成为叛将李希烈的重要人质,李走到哪里,就把颜押到哪里。当李希烈二次从襄城、郏县而来夺回汝州城,就把颜真卿押解到汝州城东的龙兴寺,符合当时的形势,也符合叛将的心理。而宝丰龙兴寺在州城南五十里的荒野山岭上,史料记载,当时洛阳周边还是朝廷的势力范围,汝州辖属的鲁山、宝丰一带又有很多拥护朝廷的义军活动。李希烈为何要冒着颜真卿被劫持的风险,越过汝河跋涉五十多里把颜真卿押到宝丰龙兴寺?不可能!
二,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辙被贬汝州任刺史,总共两个半月,却为汝州办了很多事。其中就是捐缣雇人修复汝州龙兴寺吴道子壁画。他在《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中说:“绍圣元年四月,予以罪谪守汝阳,间与通守李君纯绎游龙兴寺,观华严小殿……”(间,就是工作之余随时)做为一个州守,他能一有空闲就到龙兴寺关注、督导修复吴道子壁画,说明龙兴寺就在州衙附近。若在五十里外的湖浪山上,坐轿子一天打不了一个来回,可能吗?不可能!
三,北宋宣和二年至四年(1120~1122年),浙江湖州人葛胜仲任汝州刺史,其子葛立方当时随父居住。其后,葛立方著《韵语阳秋》,其书卷十四中讲:“余随时先文康公至汝州,尝至龙兴寺观吴道子画两壁。一壁作维摩示疾、文殊来问、天女散花;一壁作太子游四门、释迦降魔成道,笔法奇绝。壁用黄沙捣泥为之,其坚如铁,然土人不知爱重。宣和间,先公到官,始命修整。置关锁,纳匙于郡治。”(杨占营先生提供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刻本影印)这段话是说,北宋汝州守葛胜仲看到龙兴寺精美的吴道子壁画有损,他赶忙命人雇工匠修复,还怕无知的人再破坏,专门做了把大锁把殿门锁上,把钥匙放到衙门内专人保管,以便自己随时进去观看。他的儿子葛立方是经常去寺里观赏。试想,若是五十里外的宝丰龙兴寺,葛立方能常去吗?葛胜仲能自已掌管寺内钥匙,随时去观赏吗?不可能!
四,清嘉庆乙酉(1825年)拔贡,著作颇丰的宝丰县名人李于潢,为寻找吴道子壁画的汝州龙兴寺废址,颇费了一番功夫。他在《画壁赋》中写道:“伊龙兴之废寺,在汝海之西滨…”首先他说汝州龙兴寺是“废寺,那就是说早就没有了,他要寻找的是汝州龙兴寺的遗址。然后他认为这座寺应在汝海的“西滨”,即临汝西伊阳(现汝阳)境内。遗憾的是他长途跋涉,从临汝一直找到伊阳的云梦山一带也没找到。故在最后的《步苏东坡原韵》的诗中说到:“我游临汝空盘桓,好是云山新开霁。”若宝丰龙兴寺就是有吴画壁的汝州龙兴寺,宝丰名人李于潢能不知道?会舍近求远百里寻找吗?不可能!
五,唐宋时期的汝州龙兴寺那么重要,文化影响力那么大,明清汝州志竟然没有专载。为啥?因为它在金元时期就遭兵燹而不存了。清代汝州守金先声诗“龙兴废寺草余悲”。若汝州龙兴寺如同初建于元延祐年、明清以来一直香火不断,明代还在天子坟前设分院(见天子坟寺碑文),清代还有香火地千亩(见宝丰北龙兴寺殿内墙壁碑文),汝州守金先声和宝丰名人李于潢还会说汝州“龙兴废寺”吗?不可能!
五个不可能,足以说明宝丰龙兴寺不是唐宋时期出名的汝州龙兴寺。汝州自有龙兴寺,其具体地址就是明万历汝州守方应选所讲:“颜鲁公祠,在州城东龙兴寺。”就是今汝州城东关泰山庙东北五十米处(见明万历《汝州志-祀祠》)。
郭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