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式环境医养结合n成都周边的养老院 哪点最让你心动

绿树成荫,绿水环抱,走入位于锦江区成龙大道处的养老院,幽雅的居住环境与日常的丰富活动,让这里成为老人们退休养老的新式天堂。

养老,俨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超1.5亿人。
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压力,医养结合、环境优美、注重人文关怀的养老需求,成为如今最受老人关注的要素之一。

新形势下的养老模式有哪些亮点?6月25日,封面跟随由省民政厅、省老龄办组织的“养老院服务质量万里行活动”,走进了位于成都市的几家养老院,探寻在传统养老模式变革下,新型养老院具有的诸多特色。

花园式环境医养结合n成都周边的养老院 哪点最让你心动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花园式环境

丰富活动让老人应接不暇

蔚然成林,花草繁盛,一排排整齐的院落藏匿于繁茂树林间,行走其中,鼻间最常嗅到的便是青草的芳香。
“成都行”的第一站,来到了坐落于三圣花乡的成都锦欣花乡老年公寓。
采访了多位老人都表示,对比其他养老院,依山傍湖,绿化面积超过70%的幽雅环境,是他们选择养老院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空气好,还看重的是这里的丰富活动。
”88岁的王长英告诉,自去年9月份来到养老院后,她还学习了电子琴。
一边和照顾她的护工聊着家常,一边流畅的弹奏一曲《送别》。
除了电子琴,王长英还在养老院学习了二胡等其他乐器。

一路走来,既可以看着三五老人聚集一堂编织中国结,也可以看到几十位老人合唱歌曲,在书画室,还能看见老人在志愿者的教授下写书法,画中国画。

“虽然自己也要孝顺的儿女,但总认为和他们聊不到一起。
”83岁的罗宇怀和丈夫在养老院居住了4年时间,一年365天,超过300天的时间都在养老院,偶尔春节才会出去和儿女相聚。
平时,更多时间是儿女提着东西来养老院看望两人。

“我们为老人安排了全天的活动。
”站在活动安排表前,老年公寓院长丰芸告诉,除了常规的太极拳、合唱队还有交谊舞以外,每个星期还会适当的开设戏曲兴趣小组、手机教学、书画等课程。

医养结合

按铃3分钟医护人员必达

78岁的易圣敏婆婆家住马鞍路附近,却在2017年入住了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让她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之一,除了当地优质的空气外,还看重了护理院“医养结合”的特点。

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医”包括了疾病诊治、医疗康复等方面,“养”包括了生活照护、精神安慰等服务。
公司董事长黄再军告诉,医养结合的优势在于,不但能缩短老年人繁琐的就医流程,还能将慢性病护理和突发性疾病的急救同时在养老院进行。

“根据管理规定,护理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这代表着,一旦有老人在夜间按下紧急呼救按钮,医护人员必须在3分钟之内到达房间。
而对身患中风、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老人来说,这样的急救制度不可或缺。

了解到,目前疗养院主要针对四类老人,分别是: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卧床老人、失智老人,“医养结合”的特点,也主要针对后三类老人。

公司医养办负责人陈建平告诉,如照顾部分卧床老人,就需要看护人员24小时轮流照看。
偶尔可以下床的老人,看护人员需根据老人自身情况,安排康复训练,陪同老人下床行走。

一旦老人出现发病症状,看护人员将随时通知不远处的医院医生,及时救治老人。

失能失智老人

耐心关怀是关键

在“医养结合”中,有一类老人群体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失能失智的老人。

在坐落于龙泉驿区的成东疗养康复托老院,拥有养老床位260张,医疗住院床位40张。
截至目前,院中养老床位的入住率达100%,平均年龄有81.3岁,其中失能、失智老人达90%以上。

在托老院中观察到,很多失能老人都需躺在床上,出行需要护工帮助,卧床休息,通过轮椅出行。
“每天需要注意他们的卫生问题,并配合他们做一些康复训练。
”其中一位护工告诉,通过训练,有些卧床老人甚至能重新站立行走。

而针对失智老人,护工的任务显然更为艰巨。
护理人员彭明琼告诉,她负责照料的很多失智老人,问题都不相同。
其中一位认知障碍症的康复者钟婆婆,在最初来到养老院时经常哭泣,也不吃饭。

另一位老人,则存在大小便失禁的问题,在护工帮助他换衣服的时候,他还会发脾气并打人。
“刚入住的很多失智老人都存在自闭、狂躁、自卑的心理,有些老人还会打人。
”院长梁朝军告诉,对于这些老人,最初会有一些约束。

而在后期,主要是通过护工和医生通过与失智老人的耐心交流与心理疏导,通过实践和活动的引导,让他们渐渐平静下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是失智老人家人不能完全顾忌到的。

“对待这些老人,只有通过真心付出和用心交流,才能获得她们的认同和配合,否则工作时寸步难行。
”梁超军说。

【如果您有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