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延安街巴虎屯附近曾有一个军械所(军械修理新和乌拉永昌)

在所有提及军械所的朋友中,网友“金卯岛”先生的讲述最为具体,他甚至还凭记忆手绘了军械所一带的单位分布图给我。
综合他的介绍可知,军械所处在巴虎屯与新地号之间,是一座军队后勤编制内的维修军械装备的“军械修理厂”。
由于军械所规模不大,所处位置偏僻,又紧邻吉林省重型机械厂,因此非是这里的居民,外人一般很难知道其存在。

网友“金卯岛”先生介绍:军械所就位于昌邑七小和铁三小中间往北,由新地号街和新和胡同过来,尚有一条胡同。
新和胡同附近有军械所的家属住宅。
查阅多种印刷于解放后的地图,均未标注新和胡同北侧的这段胡同,更没有名称,只是在航拍照片中,能辨识出胡同的大致走向。
猜测可能与军械所曾为军事单位有关。

“金卯岛”先生还讲述道:这个军械所可能主要是负责修理枪械等轻武器,修完后,会朝“菜窖”里面射击测试,附近居民每天都能听到朝“菜窖”射击发出的叮叮当当声。
军械所的职工有山西人,也有山东人,都是当兵的,他们的孩子基本都就近在昌邑七小上学,长大后也多有参军入伍。
军械所有专用解放车,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汽车还是很少见的。
看到了汽车,孩子们都会围观和尾随。
有淘气的还会扒住车后厢板,悬起身子让车“带走”一段,这叫“扒车”。

吉林市延安街巴虎屯附近曾有一个军械所(军械修理新和乌拉永昌)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此外,那时候儿闻到汽油味儿都觉得很新鲜很香,当军械所的解放车行驶回单位时,坐在树底下乘凉的孩子们,甚至会拼命地去闻着汽油味儿,根本不知道那“味儿”就是如今人们谈之色变的“汽车尾气”。

“金卯岛”先生的同学中就有军械所子弟,她介绍说军械所隶属吉林警备区。
查《吉林市军事志》,其中记载:1953年以后,驻军各部队相继组建了军械修理所、汽车修理所和通信修理所。
武器装备维修,贯彻“以管为主,修理为辅;自修为主,送厂修理为辅的原则”。
昌邑七小附近的军械所,也许就是史志中记载1960年12月,由吉林军分区建立的军械修理所。

史志记载这个军械所厂房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编制职员3名,工人17名,先期安装有车、铣、刨、磨等机修设备,具备枪炮小修能力。
除承担各部队军械修理任务外,该所还承担周边农村民兵武器的修理工作,并且协助外县人武部举办军械员集训班,培养了一批民兵军械员。
1978年之后,军分区军械修理所在完成检修保养火炮、车辆、通讯器材之外,还完成了制造零部件等工作,尤其是研制了火炮驻退液和机械换油器,提高工效一倍多。

由于《吉林市军事志》并未记载军分区军械所的位置,该单位是否就是昌邑七小北侧的军械所,目前还有待确认。
只是解放北路开通后,特别是火车站东广场投入使用后,昌邑七小一带一下子由城市边缘变为城市中心地带。
由于军械所已离开了巴虎屯,搬往别处,想在嫩江街路东寻找旧日情形和详实过往,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金卯岛”、“那些麻花”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